色影无忌
      静态页面搜索:         原来网页链接
无忌短信 资讯频道 行色频道 影像频道 玩主频道   器材纵览  数码乐园  摄影基础  摄影经验  器材测试  旅游摄影  专题摄影  摄影资讯  摄影附件

 

莱卡M系镜头测试报告--Summilux-M 1:1.4/50mm ASPH(翻译)


   作者:火星.D

 发表时间:2004-6-29


 

概要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晚期, 高速标准镜头的革新就似乎停止了。原因相当简单:大多数35MM相机镜头的经典设计均是从双高斯结构的派生出来的,例如:BIOTAR镜头。在作者1998年关于新的Summilux-R 1: 1.4/50mm (II)镜头的报告中,作者提到双高斯镜头的时代仍然没有结束。不过, 我们正经历一个平稳期。1980年,Mandler博士写过一本断言性的书,描述镜头艺术的审视和双高斯镜头的潜力。他的结论是,对使用35MM到90MM焦段的大部分摄影师所用的多数镜头而言,双高斯型是最合适的,并且在正常的成本和加工限制下已经不能进一不改进了。但是这设计具有固有的缺陷。极高速镜头不能被完全矫正在径向的球差,散光和场曲。这些象差致使影象细节反差低,致使位于影象区域边缘的主体轮廓柔化。光圈越大,这些效果越明显。因为象差矫正的平衡很自然地针对在大光圈时影象的质量, 所以改进大光圈的表现已经是很时髦了。此外,焦点漂移能降低整个影象的质量

这些局限使得在双高斯设计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真正杰出的高速镜头成了一个迷。而事实上,大光圈镜头的发展停止在大约1980年。在使用八枚镜片的情况下,其发展的潜力已经枯竭了。玻璃的选择,特别是现代玻璃类型的采用或许有好处, 但是不足以造成飞跃性的发展。佳能FD1:2/55MM飞球面设计说明了这个事实,可是由于使用八枚镜片,含一个非球面和一个浮动镜片,它非常笨重和难以忍受地昂贵。全开光圈的清晰度让影象模糊柔化,这是所有及高速镜头在最大光圈的时候所表现的特性。如果你严格观察所得的影象,你会有一个你失焦的印象。无论全开光圈得到的影象多么好,当收小到F2或F/2。8的时影象质量总会有明显提高。影象似乎突然聚焦而具有高对比度。

老实说,应该注意到大多数的高速镜头使用者不会经常使用大光圈,而使用的时候,在大光圈下的光学品质也不是摄影师最关心的。

在近几年中,我们看到只有两款新的设计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显著的进步:1998年出的莱卡Summilux-R 1:1.4/50mm (II) 和 the Voigtländer Nokton 1:1.5/50mm Asph(为BESSA和LEICA相机配的)。

新的Summilux-R 1:1.4/50mm (II)在收缩光圈时的表现显示了非常大的改善,做了较高水平的二次光谱矫正并减少了散光和场曲。那一块中央厚的镜片(在光圈后面的)起到一个象场平整的作用。在较大光圈的时锐利的表现也被改善了, 特别是在影象的中央区域。全开光圈总的表现并不遵循上面描述的那样,而高反差影象可望从F/2开始得到。从F/2。8开始,画质比Summicron-R. 2/50mm所得到的还好。全开光圈时的Summicron-R非凡地避免了旋光,明亮光源周围的闪烁和二次反射影象。

Voigtländer Nokton 1:1.5/50mm Asph具有经典的双高斯结果, 拥有六枚镜片和在最后一枚镜片上的两个非球面。这颗镜头显示出改善了在收缩光圈后边缘区域的表现,并在全开光圈时具有一定的反差。在F/3。5时,具有优秀的表现。在更大的光圈时,旋光和总的反差倾向中等。微小细节的清晰度自然而然属于柔和一类了,但是相当一致地表现在在大部分影象区域内。散光和场曲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现在来说说莱卡Summilux-M 1:1.4/50mm,设计于1962年,参照经典系列的设计,具有七枚镜片和一个在第二和第三镜片之间的空气透镜。这颗镜头具有良好的全开光圈反差,但是在边缘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散光和一些场曲。中央区域的清晰度很好,甚至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 但是在收小光圈时边缘区域的微小细节反差低。打算用这镜头的是那些用高速胶卷的报道记实摄影师(例如用KODAK TRI-X,较粗的颗粒不会对轮廓反差有好处,还会抑制真实微小细节的再现。

附图一

本文章共3页 第1页  1 [2] [3] »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编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版权所有:色影无忌  桂ICP备1100252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桂B2-200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