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静态页面搜索:         原来网页链接
无忌短信 资讯频道 行色频道 影像频道 玩主频道   器材纵览  数码乐园  摄影基础  摄影经验  器材测试  旅游摄影  专题摄影  摄影资讯  摄影附件

 

Voigtlander Bessa L和15/4.5 Aspherical Super-Wide H


   作者:Fatter

 发表时间:2004-7-9


一个人长期在外出差很无聊.所以当有人J主动要求将他的福伦达Bessa L 和 15/4.5 Aspherical Super-Wide Heliar 镜头借给我用时,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JJJ。

由于在此之前两个月我还没有用过超过24mm的广角镜头,一下子跳到15mm的超广角,很是担心控制不了。所以机器到手之后,没有急着拍片,先是在手上摆弄了两个礼拜,才装了一卷胶卷,在下班路上匆匆拍了一下。按道理是没有资格写什么评论的,好在一来是“初期使用心得”,有什么遗漏、不妥的可以在将来的“中期使用心得”、“长期使用心得”里补充、纠正,二来我主要是谈器材的感受,而不是片子,呵呵,倒也可以将就JJJ。列位看官,咱们有言在先:这里的照片主要是为看镜头表现而列的,内容的不妥之处,请包涵了。

说起Voigtlander Bessa L,就不能不提它和FM10等机器的渊源。而我恰好有FM10在手上,打开后盖,两台机器的内部根本就是完全一样,呵呵,这也毫不奇怪,同为cosina的产品而且cosina应该就是在同一个机身的基础上,加加减减,生产出了Nikon FM10/FE10,Ricoh XR-8,Olympus OM2000,Vivitar V4000,  Promaster 2000 and the Phoenix P1.(呵呵,以上这些机型,依据cameraquest·com)以及Bessa L,T,R,R2,乃至TM等机型。所以,我会以FM10为参照来介绍Bessa L,手上没有Bessa L的兄弟们也可以看看FM10,也就大概齐知道Bessa L的情况了。

首先对比一下Bessa L 和FM10,根据坛子的兵器仓库整理,修正了几处明显的错误:

 

Bessa-L

FM10

类型:

焦平面带TTL测光系统的

35mm照相机

35mm机械控制焦平面快门SLR

胶卷规格:

35mm胶卷

同Bessa-L

镜头卡口:

39mm L-螺纹卡口

Nikon F卡口

取景器放大倍率:

N/A

取景亮框:

N/A

取景范围:

随镜头所配取景器

92%

快门:

纵走式焦平面金属快门,快门速度:B、1~1/2000s

同Bessa-L

自拍:

机械自拍机,延时10s

同Bessa-L

测光指示:

LED显示

表示

 

曝光不足

 

曝光正确

 

曝光过度

同Bessa-L

测光系统:

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模式,半按快门释放按钮启动测光电路

TTL中央重点测光

测光范围:

EV 4~19 (ISO 100,f/4、1s ~ f/16、1/2000s)

EV 2~19

闪光灯插座:

X同步触点,同步速度为1/125s

单触点,同步速度为1/125s

过片:

单次扳手,转动角度为135°,预备角度为30°

同Bessa-L

退卷:

手动

同Bessa-L

拍摄张数指示:

累计式,打开后背自动复位

同Bessa-L

胶卷感光度:

ISO 25~1600, 按1/3级调节

ISO 25~3200, 按1/3级调节

电源:

2枚LR44或SR44,1.5V碱性电池

同Bessa-L

尺寸  
(W x H x D):

135.5 x 78.5 x 33.5

139X86X53

重量(g):

320

420g

借一张cameraquest·com的图片,顺便指出,这张图中间的镜头没有装到位,歪了JJJ:

和我手上这套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的,除了皮套,而且,我相信FM10的皮套用在Bessa L 上应该就是这个效果――没有试验过,因为皮套不在手边。据机主讲,FM10配套的皮套和这个图上的完全一样,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据机器的主人讲,买机器时之所以选择黑色而不选银色,是因为银色版的塑料感太强了,根本像是那种廉价的电镀塑料,连他这个不是很在乎金属与塑料差别的人都无法忍受。(呵呵,这一点我可以作证,因为机主购买此机时我就在旁边J,银色版的质感比FM10还要差很远,看上去很单薄,塑料感非常明显)。然而,黑色版Bessa L 的表面镀层质量很差(或许,严格的说,底盖的镀层质量很差)。短短几个月时间很小心的低强度使用(呵呵,不超过20卷)情况下,底盖的两边――不仅仅是四个角――镀层已经完全脱落,漏出“铜”来了,当然,所谓的“铜”应当是塑料底盖上的电镀层。四个突起的小点上“漏铜”了,倒片按钮周围“漏铜”了,总而言之,底盖上所有有突起的地方统统“漏铜”了。希望这只是个别现象。

刚才说了,Bessa L 打开后背后看到的内部和FM10 完全是一样,但是,两者的后背还是有一点不同的,引两张照片来说明问题:

Bessa L的后背是在虎口处有一个小突起:

FM10是一个突起的长条:

拿在手里,还是 Bessa L的感觉好一点,尽管FM10在前面也有一个突起的小把手,而Bessa L没有。

从那张后背的照片中可以看出,Bessa L的测光指示是在左肩上的一个斜面上:

我个人对这点非常欣赏。因为Bessa L没有内置的取景器,附加的取景器就安装在旁边的附件插座上(呵呵,不能称为热靴,因为没有触点)这样在取景时眼睛的余光就可以看到测光的情况,而把机器放在胸前盲拍时,一低头就可以看到测光情况,而不要拿起相机。

但是,可能cosina的设计师在设计这台机器时没有考虑周全(也许不是,后面会说明),在设计了这么一个非常适合盲拍的测光指示的同时,却设计了快门锁:

和FM10一样,卷片扳手回位后,就会锁住快门,需要拌开一个预备角。我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好几次碰到这样的情况:相机挂在胸前,看到好的场景准备拍摄时,发现快门按不下去――卷片扳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位了――拌开卷片扳手,时机已经错过了。据说cosina在后继的机型:Bessa R,Bessa T,Bessa R2中都已经取消这个快门锁。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相比,胶卷太不值钱了,实在不需要这样节约胶卷。呵呵,不过,我分析cosina的设计师之所以设计这个快门锁也是事出有因的:Bessa L的测光表在半按快门时开始工作,而不管是否已经过片,这样,如果没有快门锁,电池可能很快就会耗尽。不知道在Bessa R等机型上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图中还可以看到,Bessa L的ISO调节旋钮放在了到片把手下边,是1/3分级的。但是,这个ISO调节旋钮是没有锁定的,虽然在每1/3处会有定位感,但是,不知道时间长了之后会怎么样,千万不要到时候稍稍一碰就像车轮子一样的转起来......

Bessa L的过片扳手形状和FM10不同,稍微短一点、直一点,过片时的手感也要紧一点,然而也许是个体差异,因为我手上的FM10已经有差不多5年的历史了。呵呵,据机主讲,Bessa L过片比他的FM10也要紧一点。(呵呵,机主恰好也有FM10JJJ)

不得不说说Bessa L的快门声音:实在是……太大了……。坦白的说,我认为和FM10的快门声几乎没有什么不同,相对于我用惯了的巧思和M6来说,可以称之为惊天动地,不过,就像我的LD说的:这样也好,一下子就知道你拍了没有。

Bessa L是双层快门幕帘,后面一层应该和FM10一样,前面一层遮光幕帘涂成了18%灰,用来测光:

这一层幕帘是分两半的,在末端有一个小小的突起像是卷起了边,刚开始时以为是有问题,看了几台机器都这样,才知道就是这样设计的。我手上这台Bessa L的前面一层快门幕帘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摩擦痕迹了。

据说Bessa L的测光分布是这样的:

(copyright Frans de Gruijter 2003,all rights reserved)呵呵,这是上边这哥们自己测出来的,很不容易,所以把他的标记也放在这里。可以看到,这种测光分布不同于中央重点测光,cosina自称为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我觉得是不是可以称为偏重中央的平均测光?我觉得在这种测光方式明亮的天空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拍摄时基本上都加了半档,也就是让中间的绿点和右边的红色箭头同时亮起,这样是过半档到一档。呵呵,因为至今为止拍的都是负片,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总而言之,对Bessa L机身还是比较满意的,呵呵,这个机身已经简单到了极至――什么都没有。而且,现在还十分便宜:cameraquest·com上卖$85 USD也就合700人民币――国内现在的价格是15xx(嘿嘿,机主强烈要求加上的JJJ)。这样的话,也不能太苛求做工了,当然,如果涂层的质量能改进一下会好很多。

接下来该说说15/4.5 Aspherical Super-Wide Heliar 这支镜头了。对这支镜头的运用还没有什么心得,这部分就留到将来的“中期使用心得”、“长期使用心得”里再补充吧。这里给出它的参数,引自坛子的兵器仓库:

镜头

最小光圈(f)

镜头结构(片/组)

视角(°)

光圈叶片

最小对焦距离(m)

滤镜直径(mm)

直径x长度(mm)

重量(g)

Super Wide-Heliar
15/4.5 非球面

22

8/6

110

10

0.3

-

49.6 x 30.7

105

需要说明是的,这支头可以借用Ultra Wide-Heliar12/5.6的一个配件而使用77mm的滤镜,不过我看不出什么实用的价值。

这支镜头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巧,太小巧了,真是有点令人爱不释手。同时,附带的取景器给人印象深刻:亮,太亮了!看过这个取景器后,再一看M6的取景器:怎么又黄又暗!不过,取景器四角的变形也是很明显的。我和福伦达21/4  Color-Skopar 所带的取景器作过对比,除了一些细微的不同外,这两款取景器的光学结构应该是一样的。21mm那只多了一个取景的线框而15mm没有,但是21mm线框外的部分取景范围和15mm的是一样的。这样,如果同时带这两只头的话,只要带21mm的取景器就够用了。

另外,取景器的前片很突出,放在摄影包里如果不注意的话,容易和别的东西发生摩擦,呵呵,机主已经有相应的惨痛教训了,取景器前片正中央粘了一大片不是什么东西,看上去很像镀膜擦伤,好在被我妙手回春,擦掉了,嘿嘿。

本文章共4页 第1页  1 [2] [3] [4] »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编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版权所有:色影无忌  桂ICP备1100252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桂B2-200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