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静态页面搜索:         原来网页链接
无忌短信 资讯频道 行色频道 影像频道 玩主频道   器材纵览  数码乐园  摄影基础  摄影经验  器材测试  旅游摄影  专题摄影  摄影资讯  摄影附件

 

炒旧饭:俺拥有和用过的镜头逐个数


   作者:小西

 发表时间:2005.5.10


暂时先开,也让自己有个刺激和动力。

以前弄过不少测试,写的东西比较干巴巴,主要考虑的是要求所谓的“客观公正”,谁料到这么些年了,反而落下不少埋怨,看来要与时俱进,改变思路了。

别说俺亮骚,千万别,可以砸砖,就千万别说俺亮骚就成。

说到镜头,着实让人兴奋!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环肥燕瘦,美不胜收。。。。。。。。比相机好玩多了。就好象老话说的:一个茶壶光配一个茶杯是不够的,需要起码4个杯子才有阵势和规模,这点咱们的前辈辜鸿铭是深有体会的。 机身就是茶壶,镜头如同茶杯。想想?一个机身一个镜头多么乏味不是?
那么看官也许会问:在这林林总总的镜头中,你小西最爱的是哪个?哪类?

其实答案早就应该有的,就是:微距镜头!

一、微距镜头

说到微距镜头,这个可是早年玩摄影的人的梦想。

后来实在忍不住了,终于进了自己的第一个微距镜头:Tokina AF 100/2.8 Macro。

这个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不是1:1,而是1:2,与现在的潮流有点脱节。

但是对于一个以前没有自己微距镜头的人而言,欢欣之情不难想象!

当年用这个镜头拍了不少微距片和人头片,底片一堆,扫描的工作实在有点郁闷,片子就算了。

这个镜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调焦。镜头前端不转不伸出。就像十几年后出现的EF 100/2.8 MACRO USM一样。

在没有该镜头之前,拍摄人头都是用70-210/4-5.6这样的镜头。当用了这个微距镜头拍摄人头的时候,才发现:MM人头如此之美丽!MM皱纹如此之纤细!MM的痘痘如此之清晰!

有了100/2.8 Macro之后,非常着迷于微距拍摄,周末就是出门,经常还是放单飞,骑上个破自行车,谁也不知道去哪里。反正回来起码报废一个以上的胶卷。

拍摄微距最大的好处就是:压根不用考虑周边的环境。可以在草地上,可以在树阴下,甚至可以在肮脏的小阴沟中。

对于没有看过微距片的局外人而言,当他们看到片子/从取景器中看画面,都会有种惊讶的表情。有次,一群同事在看俺的微距片,对画面的艳丽表示赞赏并问在哪里拍摄的,一个熟悉俺行踪的同事插嘴说:谁知道他在哪里拍摄的,也许就在臭水沟边上也说不定。

用了一段时间,开始对1:2敏感了,就是只能拍摄长边为72mm的物体,再小,比如手表,就难了。加上开始了某些文案工作,经常需要翻拍,当翻拍A4画面的时候,100微距就要将三脚架拉得很高很高,特别别扭,于是就留神起50微距了。

最初通过邮购弄了个俄罗斯得50/2.8,东西一到手,做工粗糙不算,但是不到1:1得放大倍率,已经注定无法在自己手中长留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天从报纸中缝看到一则二手信息,有个50mm微距镜头出售,而且价格便宜。于是马上去信(不是现在的MAIL,是手写的纸张的信件)询问成色和实际价格。就是一来一回,没有现在的什么先货后款之说,也没有任何怀疑,报纸都登了,能不相信?马上汇款,安心等待。于是等了大约10天,一个邮包到了俺的办公室,打开一看,就是这个:

Minolta AF 50/2.8 Macro:

这是real的1:1的,特舒服!于是翻拍工作进展神速,文案工作大有起色。

当年这个镜头被俺折腾得比较多,摄影包中经常就是100+50微距。想想?在绝大多数人没有一个微距镜头的时候,自己就拥有俩!这滋味这自豪这NB,大去了!

当年没有互连网,在没有经验的时候,了解镜头的好坏只有两个途径:报刊和看别人照片。显然通过第二个途径是不可能的,俺这疙瘩影友中,俺就是比较前卫的。前卫没有,后卫会有吗? 报刊呢?很少很少这类信息。当年乃至当今,“3流玩器材,2流玩技术,1流玩无影脚”的说法一直是制约摄影报刊发表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的极大障碍。

所以,当时购买镜头基本没有什么咨询,只要规格合适,就买!买完回来,是好是孬,就得自己看了。好在俺的心态好,入了俺家门,都是好镜头!

这两个镜头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有如下的特点:

TOkina AF-ATX 100/2.8 Macro:

Good:

1、锐利,光学分辨率是无可挑剔;

2、畸变小;

Bad:

1、色彩还原略偏黄,据说这个是Tokina镜头的特色,如果在夏日清晨略带潮湿的空气中拍摄模特,片子非常讨好。一次拍摄朋友带来的一个“老”模特,据说是某大学的校花,朋友说他本人从含苞待放一直拍到凋零,俺拍的已经是凋零状态了。 但是片子非常美,虽然片子略偏黄,但是模特的肤色显得非常健康!可惜那个时候电脑不流行,估计磨皮软件都没有,隐隐若现的额头纹实在是败笔,but这不是俺的错。

2、镜头结构虽然是内调焦,但是后面密封不好,容易进入灰尘。

Minolta AF 50/2.8 Macro:

Good:

1、锐利,分辨率无可挑剔;

2、畸变小;

3、色彩还原基本准确,肉眼看不出偏色;

Bad:

1、伸出最长的前端是塑料制品,滤镜螺纹自然就是塑料,安装滤镜有些不爽。

在国外的评测报告中,这个Minolta AF 50/2.8 Macro不论在哪个测试,都是名列前矛的。按照某个网站的打分然后按照国内某人的创意,该镜头属于世界级的镜头之一。

后来翻拍工作少了,50macro自然用途就小了,因为最近对焦距离为0.2m,而镜头前端的工作距离不到5cm,户外拍摄微距非常不容易,特累不算,压根无法利用现场光。

进入21世纪后,现在回想起来,根本就没有用这镜头拍过任何一张片子,被打入冷宫了。

就是协调这个最近对焦距离和1:1的关系,于是萌发了更换100微距头的念头。当时其他品牌的微距镜头有Sigma AF 90/2.8和Tamron AF 90/2.8,前者也是1:2,需要加的附加镜片才能达到1:1,没意思;后者当时国内压根没有人经销。

于是无奈地选择了原厂的AF 100/2.8 Macro-New了:

自从这个镜头到手后,枯指发新牙了。

自从有了这个Minolta AF 100/2.8 Macro后,微距拍摄兴趣再次得到提高,其爱好至今未减。

这样的中焦微距镜头,远可拍风光,中可拍人像,近可以拍摄人头,更近就可以拍摄微距,一个全能的镜头!

一些用户认为,微距镜头拍摄人头过于锐利。这就奇怪了,咱们追求影象质量之一不是锐利吗?

这个镜头的特点:

Good:

1、伸出前段为金属,而且没有通常的AF镜头那样的晃动;

2、解像力和色彩还原都是上品;

3、最近对焦距离是同类微距镜头中最远的,便于布光;

Bad:

1、对焦比较缓慢;

2、MF环偏窄,不便于MF。

至于这片子的拍摄对象,这里有些例子:

 

更多的就看这里:

https://www.xitek.com/xitek-picture/minolta/maf100macro/100macro-1.htm

https://www.xitek.com/xitek-picture/minolta/maf100macro/100macro-2.htm

https://www.xitek.com/xitek-picture/minolta/maf100macro/100macro-3.htm

https://www.xitek.com/xitek-picture/minolta/maf100macro/100macro-4.htm

还是继续中焦微距,其他焦段的微距用得不算多。

俺周围的朋友知道俺哥有喜爱镜头且喜欢比较的臭毛病,某天俺哥突然神经短路,招呼朋友讨要了6个中焦微距,加上自己的一个,凑成一周的数字,一周多少?7啊!多完美的7啊!上帝开天辟地好象就是用了7天不是?于是7个中焦微距排列成一行,多么壮观!

遗憾的是当时EF 100 USM MACRO刚出来,周边的朋友没有一个购买,所以无法加入,现在就贼多了。可惜啊!8是更完美的数字,8=发,当初要是有8个同规格镜头排列在一起,那么俺哥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缺钱了,他也不再一天到晚像祥林嫂一样给俺唠叨没钱没钱了,缺啥谈啥,再正常不过了,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啊!

辛苦了好几天,当时没有DSLR,都是胶卷,最后要扫描,工作量之大,没干过的很难想象。最后终于弄了个不太成型的东西:

https://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1254

此东西一出,争议不少。正常,再正常不过了。理性的争议从来都是受欢迎的。

但是,在争议中夹杂着一种非理性的论调。这样的论调打击力极强,一下将俺哥给打趴了。他不再愿意做这类辛苦的活,他终于明白:口水飞溅,也许是一种捷径,是一种更受欢迎的网络交流模式。

俺很明白,打击力度是大,但是损失最大的是谁呢?肯定不是俺哥,也不是俺。

由于痴迷中焦微距,只要有机会就逮,经过几番周折和经历风雨,终于再次迎娶了EF 100/2.8 Macro回来,俺现在发誓:不会让她再出俺家的门!

https://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211554

EF 100/2.8 Macro的好处都在那个帖子说了,这里就不重复。

非常规矩的一个镜头,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那个螺纹口,塑料的。

献上今天刚拍摄的名贵花卉,不知道叫什么名头。

还有一个EF 100/2.8 Macro USM,俺的两个朋友都拥有,大家一块出去拍摄他们都带着,摸也摸了,用他们的机器也拍过。感觉的确比俺的非USM版本要快,拍摄人像的确不错。不过拍摄微距呢?其实快了也没啥用不是?

说到这,好象事情比较明朗了,俺几乎可以厚颜无耻地说:几乎所有AF版本的中焦微距俺都用过。 目前继续拥有的就是Minolta AF 100/2.8 Macro New和Canon EF 100/2.8 Macro。以后遇到合适的,比如Nikon 105/Pentax 100都一块收齐就是了。

也许有个别遗漏,但是遗漏的就不多了。比如这个,COSINA/PENTAX/VIVITAR/TOKINA/PHOENIX AF 100/3.5 macro,也还是用过的:

https://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1246

中焦微距另外还有两个重头:Leica 100/2.8 Macro和Carl Zeiss T* 100/2.8 Macro。都贼贵。朋友都有,但是他们小气,不多借几天给俺,只让俺用1天,车!1天能拍什么呢?就放弃了。

至于标准焦段微距呢?无非就那么几个了。

俺自己的已经说了,现在还保留一个Yashica ML 55/2.8 Macro,1:2的,用来配合EOS 10D使用,感觉还可以,算良好吧,至少比皮腔+标准镜头强很多很多了。

特有意思的是,曾经用低价进了个EF 50/2.5,这镜头是1:2的,要加入1:1 Life Extender才能达到1:1。如果加了那个玩意,长度就接近100的微距了。奇怪的是CANON为什么一直没有这个镜头的改良版本,其他厂家的都是1:1的了,号称先锋的CANON居然没有?

此镜头用来拍摄过1卷,感觉优点不是特别明显,在同类中也就是平均水平之上吧。

EF 50/2.5 Macro:

Good:

1、EF卡口;

2、成像锐利;

3、色彩还原接近真实。

Bad:

1、非USM,对焦声音大;

2、MF手感不好;

3、1:2。

这镜头最后的结局?用它换了朋友的一个EOS 620机身回来! 不过可气的是:这朋友后来给卖给了不认识的人,据说没增值。增值还好理解,不增值应该先通知俺,是不?

更更可气的是:朋友卖了该镜头后,俺又遇到了一个1:1 Life Extender,价格不错。无奈只好收进,权当一个试验品,看看是否可以作为2X来使用。结果是:否。最后还是给一个朋友强行抢走,如何补偿俺呢?扔了个破烂FL 50/1.4过来,唉!俺亏了不少啊!

不说微距了,开始说说变焦镜头了,什么变焦呢?以前用过的f/4-5.6之类的,估计也没有谁感兴趣的,那么咱就从f/2.8的开始说起了。

想当年,拥有一个NIKKOR 80-200/4的家伙多N啊!但是能够拥有80-200/2.8的人呢,凤毛麟角。大多都认为是专业人士的专用镜头,业余人士用来就是浪费,简直不敢想象。其实说归说,当年俺这疙瘩的专业人士,也没有几个有80-200/2.8镜头的,多数都是80-200/4就到头了。

那年头,看器材有什么资料呢?大陆出版的肯定不能看,那都是谈艺术的,器材基本不谈,加上印刷的纸张类似报纸的,即使印上图片也惨不忍睹啊!所以能看到最好的器材杂志就是当时还是归英国管辖的香港出版的《相机世界》,上面的器材广告和器材测试多么令人向往啊!

经过大约2年的折磨,终于下定决心,到处寻找合适的二手的80-200/2.8镜头,当时报纸中缝是俺的至爱!哪像现在那么舒服?鼠标一点,啥信息都有了。那年头,中缝也可以看上半个小时D。

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天看到了就是现在的新世纪(那个时候好象不是这样叫的)在报纸中缝的一个Tokina AF 80-200/2.8 AT-X的出售消息,于是一个电话过去,确认后就打款,记得价格是3K多点,就是这个:

呵呵!当时这个镜头拿到手后,特兴奋!别说业余发烧友,就是报社专业的,见过的都不多。 当时多新蜜蜂啊!本地发烧友中,俺似乎是头一人有f/2.8的中长变焦镜头D(其实俺后来也还有N个第一的,后面再表)。

当年用这个镜头拍摄了许多题材:风光、花卉(最多是荷花)、人头。。。。那个时候的激情远远高于现在。

可惜当时用的多数是负片,少量的反转,都不知道压在哪里了,所以照片欠奉,只能喷口水了。

俺的看法:

Tokina AF 80-200/2.8 AT-X:

Good:

1、便宜,用料足,金属感极强;

2、f/2.8的大光圈,背景虚化好;

3、成像质量高于平均水平;

Bad:

1、镜头前端一大驼会转动;

2、f/2.8的表现一般,通常收到f/4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当然,也有人说它偏黄,俺好象没感觉。

再厚颜无耻一下:俺用过绝大多数的70(80)-200/2.8镜头。

使用Tokina AF 80-200/2.8 AT-X大约2年,开始对它的f/2.8的表现感到郁闷,最大光圈表现不佳,那么这个镜头有保留的必要吗?加上前端转动,每次AF都是冲劲十足,于是萌发了放弃之心。

说白了,前面的理由不是很充分,那些谁谁不是说吗?重要的是后面的头而不是前面的头!俺比较庸俗,没办法,其实就是落入了饱暖思淫欲的圈套而已。 当年挣钱容易,发了一笔小财,农民有了小钱,不花怎能显示出俺发了小财呢?

经过盘算,终于下定决心上一台阶,购入Minolta AF 80-200/2.8G,这是俺第一个单个费用超过5K的镜头,同样也是单件器材超过5K的第一!价格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太深刻了太刺激了太费钱了!12600元啊!这够贫困地区的人民全家生活2年的了。不得不承认,俺堕落了,完全堕落了。

从图片上看和从文字描述上读,这个镜头的缺点是明显的:

1、镜头前端转动;

2、最近对焦距离1.8m。

但是,如果你亲自触摸和审视这个镜头时,你会感到它的细节美:

1、也是白头,但是与CANON的白头不同,CANON的是土白,M的则是乳白,在色谱上不是同一个波段的,它的白更为淳朴;

2、小巧。P家兄弟一直在高喊小就是美,其实那是对机身而言。当所有的70(80)-200/2.8排列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看到M的镜头是如何小巧敦实;

3、无与伦比的MF/变焦环橡皮制作工艺,这是俺见过的做工最好最精密的橡皮圈了;

4、非常顺滑的变焦操作,这个也是在所有镜头中表现是最好的,阻尼适中。

来幅图片:

自从开始拥有TOKINA AF 80-200/2.8后,对f/2.8的中长变焦镜头的情节就像瘟疫一样在俺周围的朋友中蔓延开了,到了俺购入MINOLTA AF 80-200G的时候,已经有一半的朋友都拥有了f/2.8的70/80-200了。再过一年,基本上都有了,都是钱惹的货,不怕没地方花钱,关键是要让他们知道钱该往哪个地方扔不是?

本文章共2页 第1页  1 [2] »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编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版权所有:色影无忌  桂ICP备1100252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桂B2-200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