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静态页面搜索:         原来网页链接
无忌短信 资讯频道 行色频道 影像频道 玩主频道   器材纵览  数码乐园  摄影基础  摄影经验  器材测试  旅游摄影  专题摄影  摄影资讯  摄影附件

 

漫话Leica M3


   作者:Okj

 发表时间:2003年1月17日


1、了解M3的历史

1954年在当时的西德科隆举办的照相器材博览会上,Leica公司发表了日后取得历史性荣誉的照相机,那就是至今依然人气值很高的旁轴名机“Leica M3”。当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具有AE功能的M7,但我们毕竟不能忘记M型初代机的历史。

实际上M3是在改良了Leica BARNACK Model的诸多不足后产生的机型。首先是对镜头卡口的改进,把旋入式的螺丝口(也就是俗称的L口)改成了插入式的M口,使得交换镜头更加迅速。取景窗也由双眼式改成了单眼式,内装有50MM90MM135MM取景框,有视差自动补偿系统。取景窗的构成是由细微的三棱镜用胶粘合而成,在所有Leica照相机的取景器中光学结构是最为复杂。正是由于此特点,才有值得自夸的0.91倍的取景倍率,如此的高倍率使得取景器中的被摄体看起来明亮、对焦精度高,这正是M3所具有的最大魅力。

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M3之后的MLeica M2虽然继承了M3取景器的结构,但进行了简化。

M3的卷片也由BARNACK Model型的圆形旋转式改为把柄式。快门旋钮也统一为一个。更进一步的变化是装填胶卷时不仅仅是取掉底盖,为了装卷方便也可以打开和现行SLR不同的独特的后盖。

可以说M3的出场给世界照相机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可以叫做“M3冲击波。一直是Leica的竞争对手的蔡司因此退出了35MM旁轴照相机的竞争;一直在全力追赶德国照相机的日本,终于从M3上看到了自己和对手在技术力量上的悬殊差距。深感在旁轴机上自己追赶不上德国的日本照相机厂家,也放弃了在旁轴上和Leica的竞争,全力转向了开发SLR照相机。正是此种转变,才有了现在日本各厂家的SLR领导照相流行的潮流,也最终使日本的厂家威胁到Leica的(当然也有当时德国人工费暴涨的缘由)生存,这是后话。可以说M3在充分展示Leica所具有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把此后Leica经营陷入困境的绳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因为Leica从此再也没有推出过能超过M3的机器了。

M354开始到6612年间制造结束,总共生产了235000台(还有一说是68年结束,共生产了226000台,其中68年特别生产的机身号为:1206962—1206999Leica还在66年生产过一批特别定做机,机身号为:1158996—1159000。如果按此计算的话,应该是13年,由于67年一台也没有生产,这是我自己根据资料总结的说法),其中大多数为德国本土工厂生产,但也有加拿大工厂生产的,其比例大致为301。黑色机身占总数的约1.3%,只有近3000台。由于比较稀少,在2手市场的价格贵得离谱,是普通机种的5-10倍价格。还有根据Leica的记录给西德陆军总共制造了143台,占总数的0.06%M3和此后推出的M2M4M5相比生产台数最多,也最受人们欢迎。

尽管从终止生产到现在时间已经不短了,由于M3一直站在旁轴机的最高峰所以长久保持了旺盛的人气。M3所具有的高精度的机械性能和流畅的操作感、以及精美的镀鉻工艺,已经超出了作为工具的照相机的概念,可以说是以工艺品存世令摄影爱好者喜欢的,如此说有的人肯定认为我是在亵渎他手上神器,俺也只是瞎说,别太当真。

本文章共4页 第2页  « [1] 2 [3] [4] »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编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版权所有:色影无忌  桂ICP备1100252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桂B2-200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