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新品走廊 器材评测 市场行情 器材日志 资讯专题 无忌活动 新书试读 资料库
行色中国行色世界车约同行户外日志行色专题
无忌影展影像派无忌视觉无忌访谈摄论无忌月赛无忌学院
首页>资讯频道>摄影课堂>

[试读] 眼不离开取景器--让我吃惊

发表时间:2009-03-26 来源:瞬间的背后 作者:[美]乔·麦克纳利 点击数:责任编辑: 小吞

  “这是一次游击队式的拍摄。我们把灯架好,点燃火,就开始发疯一样拍起来了。”

  让我吃惊。
  这是我从图片编辑那里得到过的最好的建议。
  80年代中期纽约下东区的艺术场景可以说是,呃,让人吃惊。对,就是这个词。被摄者是画家,电影导演和行为艺术家David Wojnarowicz,现在已经去世了。当时他在搞某种部落艺术,于是我在一个卫生部标准的垃圾桶里为他生了一堆城市版的乡村篝火。(还是我从街上顺来的,就像绑架一样,抓起来,四下一望,扔进车里。之后好几天车里都臭得很。)
  这是一次游击队式的拍摄。我们倒是取得了拍摄许可,但在当时那种治安很差的环境里没有警察保护,也没有纽约消防部的许可就生了火。我们把灯架好,点燃火,就开始发疯一样拍起来了。
  仅仅用篝火作为光源肯定不够。太模糊,而且他会看起来没有细节。于是我们在火下面防了两盏电池供电的灯,朝上瞄准他并把整个场景照亮。此外我还放了几盏没有滤光片的灯在他两边的石头后面,两个目的:把他从背景里面分离出来,并给与他更丰富的细节。
  我其实很幸运,因为火势增大得很快,一会儿就烧断了一盏灯的电线。拜拜了我的灯!当然当时也不知道。但没有这些辅光灯的话,人工光的光比就会低很多,尖叫着的被摄者也就会少了很多锐度。
  在处理这类场景的时候,有两件事我几乎无法控制:变暗的天空和跳动的火焰。人工光则让我与之平衡。让主体与火焰保持一定距离也很有好处。在明暗交界的地方,人工光可以对曝光加以干预,使主体取得合适的曝光并保持清晰,而快门速度则用来决定火焰在画面中的强度。
  David真的是很有表演天份。他搞来了一把道具乌兹冲锋枪,涂成蓝色的脸也完全是他的主意。这对我完全不是问题,我的书里越怪异越好。拍完后我们聊了会儿天,他问我接下来我要去拍谁。(那群艺术家彼此都认识,也都知道《生活》杂志在做一个图片故事。)
  我告诉他我马上要为一个做过变性手术的艺术家拍肖像。这人搞的艺术也主要是和变性的经历相关。他很会意似地点点头,手里握着假枪,脸上泛着蓝光对我说, 拍她一定很有意思,她太另类了!
  在纽约,另类是相对的。



  内容节选自《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第二章:眼不离开取景器


精彩博客更多

波光

作者:漂泊心灵

微风乍起,水面泛起层层水波。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星光点点。

波光

宠爱

作者:vinwang

生活中带给我灵感与快乐的,无疑就是我的相机以及我的那只猫咪。

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