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以前,只有袖珍相机才有内置闪光灯,自Pentax SFX开创了在单反机中内置闪光灯的先河,从此在AF SLR中内置闪光灯已经差不多成为了一种标准配置,现在所推出的AF SLR中,绝大部分都有内置闪光灯。
关于闪光灯的工作原理及所提到的一些概念,我们在这里只是将内置闪光灯作为照相机机身的基本构成部分来作一简要介绍。
内置闪光灯位于五棱取景器顶部,可分成固定式和可收缩式。根据闪光覆盖范围又可分成定焦式和变焦式。固定式内置闪光灯是指无论是否使用闪光灯时,都能看到闪光灯头;而可收缩式闪光灯则是在不使用时,完全收缩(或折迭)起来,看不到该闪光灯的存在,需要使用时,可以手动或自动使该闪光灯弹出到位,进行闪光拍摄。定焦式闪光灯的覆盖范围是固定的,而变焦式则是能根据镜头的焦距变化而改变其覆盖范围,显然,变焦式闪光灯要比定焦式优越,它能够充分地利用内置闪光灯有限的闪光能力。
固定式内置闪光灯 |
内置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一般都不大,当使用ISO 100 感光度时,多数在12~17m之间(少数的在20m,比如Minolta Dynax 800si/807si);单反式混合相机要稍大些(如Ricoh Mirai和Olympus IS-1000,为20米,ISO 100)。千万别小看这些闪光指数,在夜景摄影时,若用最大光圈为f/4的变焦镜头拍摄,闪光距离最大可达3~4.25m;而用f/1.7的标准镜头拍摄时,闪光距离最大可达7~10m,基本上可以满足普通的室内闪光摄影的要求。

|

|
可收缩的内置闪光灯 | |
但内置闪光灯的最大作用是在日间摄影,作为填充式闪光的光源。AF SLR的内置闪光灯都具有填充式闪光方式,因此能根据现场光来调节闪光输出,此时的最大闪光输出也在内置闪光灯的允许范围之内。内置闪光灯还可以用来使被摄人物的眼睛产生富有魅力的眼神光。
内置闪光灯的功能有多有少。大多数内置闪光灯只具有TTL闪光灯控制和填充式闪光功能,少数有变焦、频闪和后帘同步等功能,新近推出的相机中,有不少还具有防红眼闪光功能和无线遥控TTL闪光控制功能。
使用内置闪光灯时要注意的问题之一是遮边现象。由于内置闪光灯与镜头的平行距离较短,当镜头焦距较短(如28mm以下)和镜头体积较大时,被摄画面的下部因受到镜头外形的阻挡而得不到足够的闪光照明(指水平拍摄时),因此在照片的底部是严重曝光不足的。另外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夜间拍摄人像时容易出现的"红眼"现象,这也是由于闪光灯与镜头平行距离短而造成的。
AF照明器是专为弥补相位检测型AF系统在低亮度时对焦灵敏度降低而设计的。早期的AF照明器都是装在专用外接闪光灯上,只有接通闪光灯时,AF照明器才能工作。机身内置AF照明器的优点是不用外接专用闪光灯,当亮度较低时会自动发光,进行辅助照明,让AF系统能正常工作,特别适合于环境亮度低,但不用闪光灯照明的拍摄场合。
内置AF照明器 |
为了有效地提高AF精度和AF速度,AF照明器不单起着照明的作用,还可以故意加入一些横竖的图案,人为地提高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