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影无忌
      静态页面搜索:         原来网页链接
无忌短信 资讯频道 行色频道 影像频道 玩主频道   器材纵览  数码乐园  摄影基础  摄影经验  器材测试  旅游摄影  专题摄影  摄影资讯  摄影附件

 

大中幅:120相机使用感受


   作者:Xitek

 发表时间:1999年3月12/13日


 

原来我的想法是:作为业余的,又不靠拍照片赚钱,135就够玩了,如果要放大照片,就选用感光度低的胶卷。但是这种想法不久就改变了。

为啥?你想想,如果谁出门拍照片,在未拍前就想到要拍些拿来放大的照片,那准没戏!(靠拍照片赚钱的不算,我指的是业余的、吃饱撑的、没事找事的、自找苦吃的那类人。)一是我都是利用周末或假期出去,可在我这里,老天就是跟我过不去,我上班没空,它阳光明媚;我休息有空,它阴雨连绵,Oh! My God;二是出门拍照纯属消遣,大多数是不知要拍什么,一群人(有时单独行动)凑在一块,见啥拍啥;三是拍摄时,相机里装有什么胶卷就怎么拍,等你觉得有好的画面,换上低感光度的胶卷,那天都黑啦!

反正我是业余的,就对胶卷不那么在意,啥便宜用啥!在我这里,最便宜的是AFGA 100,其次是FUJI 100和KODAK 100,乐凯我是不用的,免得浪费表情、浪费时间、浪费银两。在这点上,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别跟我说,我不听。我拍照片是这样用的:拿照片回到家慢慢自我欣赏一番,再挑出一~N张自认为不错的放大到10寸,再再从这1~N张中挑出一,最多两张拿出来,视清晰度来决定放大到怎样的尺寸,一般是16或20寸,少量放大到24寸。装裱后就挂上墙壁(我和朋友称之为“上墙”),供己供他人欣赏,或等他人称赞,虚荣心得以大大地满意。

用ISO 100 135胶卷拍的照片,依我的经验,最多也就是放大到24寸了,这还要有天时(光线好)、地利(被拍的东东好)和人和(不要操作失误)的配合才行,不是你说行就行的。这时,画面上就开始出现色斑了。就像看西方女性一样,远看不错,凑近一瞧,惊叫一声:这么粗啊!

用135拍了数年后,一直没有放大到24寸以上的经验,颇感遗憾,心有不甘,加上我常常对没干过的事总有一种向往的心态,于是就开始琢磨起120来了。鉴于已有在135上浪费金钱过多的惨痛教训,对120的投资就要慎重了,挣钱不容易啊!我是属于上有老下有小左有老婆右有。。。。。。(嘘!差点漏口了。)的那类,所以就开始了较漫长较仔细较复杂的比较历程。

我这人,啥都不好,就有一点,向朋友借相机,从没有被拒绝过。我先后玩弄过的相机有:HASSELBALD 500CM和503cxi、MAMIYA RB67、MAMIYA MF7和MAMIYA 645 PRO、BRONICA GS-1、KIEV 60、PENTAX 645N。我想,让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的朋友能分享我的玩机感受,也是一件快事啊!以文会友,以武会友,以影会友,以机会友。 

1、 HASSELBLAD 500CM和503CXi

哈苏在120机中的地位是影人皆知的,其镜头也是Number One,我就不费口舌了。我不喜欢哈苏的就是它的价位,起步价就将过六万(嘿嘿,肯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且慢,听我道来。我觉得:玩120机,先要有一个机身没错吧?再来两个后背也不算过分吧?一个彩色一个黑白;标头一支,广角一支和中焦一支也应该吧?如果还有钱,再买个2X不就得个长焦啦;若还有,买套近摄接圈不就可以拍微距了吗?(近摄皮腔太贵了,不敢想!)若是哈苏,想买完上面的七万还不够呢!总之,起步价是一身俩背三个头,六万多,算了,现在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先忍着点,多咽的口水吧。。。。。。。

500CM是老掉牙了,在二手店里摆卖最多的就属它。503Cxi就要强多了,对焦屏是那么明亮,其实,哈苏500系列的变化不大,多是小改小革,基本大政方针不变。晃眼一看,500CM、501C、503CX、503Cxi和503CW都差不多,分不出来。500系列的最大优点就是全机械,不用电池就能工作,所以它也是卖得最多的。

使用哈苏500系列时,千万要记住一件事:换镜头前,一定要先上快门。否则?呵呵!就等着瞧吧!镜头卡在那,欲生不得欲死不能,那急哟,是自己的还好办,怨自己手气差,若是借别人的,如何赔的起?不懂的人肯定给宰得鲜血淋淋。其实,只要将后备拿下,用个一字起子朝那个地方一捅一拧,就成了。香港人称之为“撩屁股”,会“撩”就省钱省心省时,不会“撩”就要破费得多。

我用过的哈苏镜头有:CF80/2.8、CF50/4和估计很少人用过甚至没见过的CF140-280/5.6。大家都知道,哈苏机配的镜头都是CARL ZEISS的,但这支却是SCHNEIDER的,重达1850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知道。有那位知道的,请告诉我,我将不胜感激。

有许多用哈苏的人,若也用135单反的话,大多是用NIKON,Why?“一国两制”啊!买一个KENKO产的转换接环,将ZEISS 120镜头接到135机身上,别提多爽啦!为什么是NIKON多呢?NIKON还在生产FM2,有那家还在生产寿命这么长的无电池的手动机呢?除了LEICA和CONTAX,恐怕就没有了吧?就算还有,它的名头也不如NIKON的大!那为什么非要FM2呢?其他的不能接吗?能,KENKO也生产其他的接环,但转接后的光圈是不能自动的,所以相机的功能是能少尽量少,多个庙宇多个鬼。当然也有用LEICA和CONTAX的。有回,我在公园见一香港老者,衣着朴素,手拿LEICA R7,上面接有一大陀玩艺,一派仙风道骨。连忙上前,毕恭毕敬,原来上面接的是CF80/2.8。他老人家见我还认得出他拿的是LEICA,认为孺子可教,便传授了不少哈苏和LEICA的知识与我。他老人家称原来用的是全套NIKON,后来在十多年前的一次幻灯会上,到会者多是香港的影坛大腕,看看那些用LEICA拍的幻灯片,再看看自己用NIKON拍的,回家后立马全套出让,又立马买入一套LEICA,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与陈复礼结成好友。不知不觉,靓光已过,不能拍了,就道别分手。

 2、KIEV 60

俄制的相机和镜头便宜,这大家都知道。我也玩过俄制反射头,觉得物有所值。待想玩120机的念头一起,我就忍不住了,到处去借。先借来一台KIEV 88带标头把玩一番。

咋一看,KIEV 88还象那么回事,有哈苏500系列的影子。仔细瞧,那做工就太糙了。将取景器拿下再往上装,不容易啊。将后背打开装胶卷,不折腾一会还弄不好。借给我相机的朋友说:这机特容易出毛病,你还是不要买了,浪费钱。

我想也是,这玩艺看都不顺心,拿在手上能放心吗?遂就把KIEV 88从我的心中的硬盘DELETE掉了。

后从期刊上看到KIEV 60的介绍,觉得这机简单,结构没有88那么复杂,毛病应该也相应地减少吧?除了不能换后背外,就当它是一台放大的海鸥DF-1来使也不错嘛。念头一来,又出门四处借机。可当时在本市还没有人买过这玩艺。等了一段时间,有一相机店进了一台,我跟店老板相熟,在柜台上玩了一会,心里直觉得这家伙超值,也就认定买它了。但不是跟这老板买,我觉得他开的价比哈尔滨王桂琴的高了些(我可是常看报,特别喜欢看转让信息),就算刨掉汇款费(王桂琴负责器材寄费)和电话费,向王桂琴买也还划算。

晚上回家后就与哈尔滨联系,那边还将广角、中焦、近摄接圈、2X增倍镜等价格一并告之,我一盘算,一个套机+45/2.8+250/3.5+2X+接圈也就四千多,真TMD划算。第二天就将钱寄过去了。

机器到手后,赶紧试机,我就担心机器有问题,早发现就能早退换。我买电器(无论电视、VCD、相机等)都是赶紧用,特别是相机,如果你买回来放上三个月再用,有问题人家商家也不会理你的,这是我的经验,千万要记住。

KIEV 60这机的快门还行,震动比我预想的要小。它最大的毛病就是过片不均匀,有时两张之间达10mm宽,有时两张紧挨在一块,甚至还有轻微重叠的。起初我以为是这台不好,一问,这可是60的通病。算了,便宜货就是这样的啦,还想怎样?后来有不少影友陆续也买了这机,大都是这样的,只是偏差有大有小。

镜头素质怎样?一拿到手,三支镜头没有一支是干净的,不是这里就是那里总有灰尘,我对这玩艺特敏感,总不舒服。于是拆镜头抹镜头,折腾了一整天,最后片片玻璃透亮极了,心里就舒坦了。

80/2.8还不错,解象力挺好的,放大到24寸还不见发散和色斑,就是有点偏黄。那支45/2.8也很好,这两支镜头的做工和成象都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说日本头为100分的话,那这两头也可以达到90分。

250/3.5就没有那么好了。首先它特沉,又没有三角架接环,如果再加上2X镜,放在我的曼富图055CB+141RC上还勉强能吃得住。幸好这是6X6,如果是6X4.5或6X7要垂直拍摄的话,就难说了。这支头有多种设计,我拿到的是调焦时,移动部分占整个镜头的三分之二,镜头向上或向下都能顺滑地转动调焦环,若是水平时,转动调焦环就要吃力多了。这怎么整啊?我买它和2X就是想用来拍荷花的,朝天朝地能拍啥?从此对该头就没有好感。

话该说到2X镜了。这玩艺最有意思的是中间的镜片能完整地一体化取下来,再和那两节的近摄接圈合用,可以拍更小的玩艺。

有天,我觉得这60架在三角架上怎样都不稳,一检查,发现底部的三角架接孔松动了,这玩艺我会修理,等回家再来收拾它。一打开底盖,发现原来是四颗固定螺丝钉滑牙松了,而且这螺丝钉是一字的,不像日本鬼子是十字的,一拧就崩边。好不容易找来了代用品,才发现要装上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总之,用这机拍了约20个卷后,觉得它实在是太粗糙了,用不顺手,就不想用了。也就将镜头、2X、接圈转让了,留下套机放在书柜里作摆设了。

 3、BRONICA GS-1

BRONICA生产120相机的规格最多,6X7的有GS-1,6X6的有SQA,6X4.6的有ETR Si。好象在国内(至少在本市)用BRONICA的不多。为此我向一位专拍风光的老前辈讨教,他说BRONICA的ZENZANON镜头不如MAMIYA的来得水灵,拍出来的照片干干的,所以大家都奔MAMIYA去了。这话是对是错可以暂且不管,但的确在国内用MAMIYA大有人在。不过我看到国外的期刊,有不少照片是用ZENZANON拍的,说明在国外用BRONICA的还是大大地有,否则BRONICA何以能生存那么久?

但是否能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BRONICA也很行呢?难说!因为不久前TAMRON就把BRONICA给吃掉了,TAMRON可只是一个镜头生产厂家啊,而BRONICA则是相机厂家。看来世事难料,不是我不懂,只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以此看来,BRONICA的复兴有望了,TAMRON的镜头,BRONICA的机身,可谓是“双雄合壁”,所向披靡。

回到正题。BRONICA GS-1虽然是6X7的机器,它可比MAMIYA RB67或RZ67要轻得多,大家都是6X7,大家都是镜间快门,可为什么BRONICA就能搞得这样好呢?从做工和使用来看,GS-1都是相当不错的。

我试用的镜头是ZENZANON PG100/3.5,这是标头,最近对焦距离为0.75米,镜间快门最高1/500秒。调焦环很顺滑,感觉良好。GS-1与RB67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调焦皮腔,也就是说没有易损部件,较适合在野外用,标头+后背+腰平取景器只有1830克,同样配置的RB67就达2690克。可见,BRONICA在相机设计是有独到之处的。

该标头拍出来的照片,单独看觉得不错,没有什么不妥,与RB67拍的相比也没有很大的区别。(注: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被摄物)但由于老前辈的教导记在心头上,也就没有对它太感兴趣。

后来,我的一位朋友拿着这台GS-1到黄山过春节,拍回来的片子可真绝了,黝黑的岩石在云海白雪加苍松的忖托下,格外写意,颇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我不选择BRONICA的最大原因是:国内卖它的商家不多,大多是卖套机,要想买其他的镜头,全得定货,而且价格不菲,比MAMIYA的贵多了。

如果要与MAMIYA作一个详细的比较,BRONICA有不少细节是占优的:

A、 GS-1比RB67(或RZ67)轻;

B、 BRONICA有SQA(6X6),MAMIYA没有;

C、 SQA和ETR Si(6X4.5)配有135N(24X36)和135W(24X54)的135片盒,MAMIYA的645只有标准的24X36或13X36。

A说明GS-1比RB67更适合野外使用;B说明你多一种选择;C说明可拍24X54的宽银幕片子,这类片子有时是很讨好的。

MAMIYA刚推出645AF,不知TAMRON属下的BRONICA能否推出645AF或66AF呢?

我有个朋友收藏有一台BRONICA ETRS:墨绿色的机身+墨绿色的标头+墨绿色的片盒,真漂亮!

 4、PENTAX 645N

前面漏提了PENTAX 645N。我的一位朋友从香港买回一套,机身+AF75/2.8,花了约16000港刀。他是冲着那AF去的,其实我对120的AF不是那么感兴趣的,有必要吗?

645N的AF系统倒也中规中矩,典型的PENTAX AF系统,就相当于将135的AF系统稍放大些,装在645上。AF时,速度不慢,能满足要求,声音嘛?跟它的135差不多。

固定的取景器倒是非常明亮,比MAMIYA 645PRO+FK402取景器要好得多。至于它的AF75/2.8和MAMIYA 80/2.8有什么区别,还未来得及比较呢。

总的感觉,645N的工艺非常漂亮,典型的PENTAX风格,机身外包有革(是人革还是其他革就不知道了),显得特专业,有点LX的味道,它比MAMIYA 645好的是能拍16张,而MAMIYA只能拍15张。我不喜欢645N的就是后背不能换。MAMIYA 645AF能换后背,CONTAX 645AF还能换取景器,而645N只能换镜头!

 5、MAMIYA RB67、7、645PRO

RB67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沉,沉得你根本就不想拿到野外去用,如果拿一身两背三头出外步行拍摄,那非得是四肢发达的主不可,所以用过这机两次后,我想它是不在我的考虑之内了,就算哪位送我一套,我也是在家里用,要让我背它出门,门都没有!

国内影楼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这机,便宜+底片大,试问天下谁能敌?。何谓RB,即Rotating Back,横构图时为6X7,纵构图时为7X6,一旋后背就搞掂,不用调节云台。纵构图时取景器里有两条杆杆自动从左右两边跑出来,你就知道如何取景构图了。

上快门时,将推杆向前一推,释放快门时,“夸啦”一声,爽呆了!特有成就感(67forever或F3hp语)。其实那不是快门声,镜间快门声是很小的。

如果拿来拍反转片,拿在手上,对着灯光,特舒服,根本不用幻灯机。

RB67的标头有两支,KL90/3.5L和KL127/3.5L,据说90要比127的好些,我没比较过,不敢说,但从镜片数和结构来看(8片/7组对6片/4组),好象有道理。

RB67的优点之一是最近调焦距离比其他同类要近些,主要归功于那皮腔设计。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这皮腔,我觉得这机极不适合在野外使用。

如果要想用轻型的6X7机?那可以考虑MAMIYA 7。这玩艺是旁轴取景的,就象LEICA M6一样。由于是120机,其对焦基线特别长,所以对焦时特别快速,稍有点对焦不准,取景器中的黄色方块立马与白色方块分开,而且是沿着对角线移动,特好用。

MAMIYA 7之所以轻,是它采用了许多塑料。机内支架为金属的,外壳则是塑料,而且还较薄,拿在手上的感觉不是太理想,我不喜欢。这玩艺可不是135,想换就换的。加上它是旁轴机,配镜头就要受到限制了。这玩艺要等到配齐135单反、120单反后,钱多了又想在旅游时用才买的。

经过详细的比较,最终定位在MAMIYA 645上。它的优点如下:

A、 底片面积是135底片的2.7倍(41.5X56);

B、 重量轻,机身+标头+后背+腰平取景器的重量为1340克;

C、 附件齐全;

D、 有用功能齐全,多次曝光、反光板锁定、景深预测、B门+T门。

缺点如下:

A、 帘幕快门,最高同步速度为1/60秒;

B、 没有135W(24X56)片盒。

C、 电子快门,没电不工作。

主意一定,立马动手,于去年5~7月间开始大放血,你可知道,那段时间可是购机的黄金时光啊!9200人刀就把CANON EF70-200/2.8拿回来,NIKON AF80-200/2.8D New(带三角架接环的那款)也就6800元。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我现在的器材:

套机:645PRO TL机身、C80/2.8标头、120后背、FK402 AE平视取景器和WG402电动卷片器

镜头:C45/2.8N和A150/2.8

附件:2XN增倍镜、No1+No2+No3近摄接圈、120后背、手摇柄、腰平取景器这些可全是原厂的,共花费:27000人民币,化算吧?

645PRO不配FK402使用时,没有测光没有光圈优先。那个FK402还挺好用的,曲光度从-5到+5调节,就是体积大些,所以出远门我是坚决把它放在家的。

装上FK402和WG402后,使用方法就同135一样了,

这三支镜头的表现还是令我满意的,放大到30寸还没有发散发粗的现象。我觉得,645的镜头似乎要比67的镜头好些。有次拿RB67+90和645+80来拍一个产品广告,用反转片来拍,然后从各自中心中剪下一块装在幻灯片夹来投影,RB67的解像力就要差些,但67的底片面积可是645的1.67倍啊,扩大片时还是要占优的。如果645镜头与135镜头相比呢?它们又要比135的差些了,从幻灯片中就能看得出,颗粒粗些,不那么细腻,可它的面积又是135的2.7倍啊。

三节近摄接圈+45镜头正好可翻拍一张135反转片,你说来神不来神?

现在我出门拍东西,一套135拍反转片,一套120拍负片,进可攻退可守,爽吧?伙计!

如果将30张用CANON EF70-200/2.8L拍和30张用NIKON AF80-200/2.8D拍的5寸片打乱放在一起,有人说他/她能“全部”区分出来,你千万别信,那是蒙你的;如果将30张120拍的和135拍的5寸片打乱放在一起,如果分不出来,不是看片子少就是眼神差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买67一次到位?

我说:先从645起(含6X6),如果再想继续玩,就买SINAR,可拍6X7、6X9、6X12和4X5,再再想玩,就奔8X10。。。。。。,不过到那时,离火葬场也不远了。

本文章共1页 第1页   

 相关文章

打印本页       编辑 

大中幅:中幅单反——来龙去脉
大中幅:中画幅相机指南
大中幅:话说中幅相机
大中幅:侃侃4x5 相机
大中幅:谈谈大幅相机的选择、使用和实际拍摄
大中幅:大幅照相机的镜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版权所有:色影无忌  桂ICP备1100252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桂B2-2004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