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对微距热情高涨, 于是想分享一点这只Nikon看家头之一的使用体会,拿到这只宝贝时间不长, 所以经验教训很有限, 希望用过这只镜头的DX们添砖加瓦. 首先感谢Macrobug编辑, 当年是看了他的片子中的微距毒, 才会今年FB这只微距炮回来.
nikon于1993年10月发布这只镜头. 说它是MF200/4的AF升级版似乎不妥, AIS200/4是9片6组设计, 最近合焦0.71m, 放大倍率1:2, 这只ED-AF头是13片8组,最近合焦0.5m,放大倍率1:1. 可以说是完全重新设计.
首先外观, 看产品目录上象一门小炮, 实际上论粗细的话比70-200VR更象’小竹炮’, 刚拆开包装实在令我吃了一惊. 口径只有区区62mm, 跟sigma, canon,minolta同级别产品的72mm比起来可算平易近人. 但镜不可貌相, 苗条的身材重达1.2公斤! 比72mm口径,已经内置超声波马达的canon, sigma都重不少, 全金属到底是全金属. 镜身涂装是nikon专业系列经典的皱纹黑漆, 一块黑底金字的ED铭牌用镙 丝铆在脚架支座环正上方.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前端变焦环非常宽大舒适, 操作时阻尼适中, 从最近到无穷远大约转角135度. 尤其和现在为AF设计的镜头上松旷的窄环相比,此镜的MF操作实在是一种享受.
由于对焦行程长, 镜身侧面的限位键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放到Limit档时可把对焦行程限制在无穷远到0.7m或0.7m到0.5m的范围内.
不好意思以前贴子沉下去没看见诸位的回复,630116: nikon那种62mm偏振的前端好象是72mm? 查了一下, 专门为62mm CPL设计的罩子是HN-26, 而还有一款HN-20是为AIS85/1.4配的罩, 口径也是72mm,估计也能用
wqf: 微距全程做AF都慢, 但非常期待它的VR版本
一言: 手里只有这个头的Chasseur D'Image测试图表, AF180/2.8D做参照:
bug: 雪地那张曝光不赖, 补偿了?
能见度: 锐不是缺点啊, 后期加柔很容易
记得135DC版有拍, 俺确实没有 主要是因为85/1.4, 135/2和XGP方便很多,AF也快不少,更适合抓拍
bug: 你把俺先毒翻了俺才上的arca, 现在以毒攻毒了
能见度说得对, 后面做成方的就是为减小眩光的影响, 这也可能是此镜抗眩能力优秀的原因之一.
canon有只老款20-35/3.5-4.5也有这么个方形设计, 是canon广角头里抗眩最好的.
能见度:
在俺家窗前狙击
镜头重心和脚架座位置平衡感很好, 装在快装板后可在桌面上自己立住:
装在F100上:
bug: 我也是对这只头的Bokeh特别满意, 比其他几只nikkor微距都柔和
又找到几张这只镜头的图片:镜头后端的长方形Flare Cutter:
试过105/2.8+Kenko Pro 2X, 效果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