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SLR的史前阶段,Canon和Nikon的态度和产品开发思路是差不多的,都是用别家的CCD,跟别人合作生产自己品牌的DSLR,而且都是针对最高端市场,直到有一天Canon出了D30,从此DSLR世界不一样了,Nikon从此走上了无奈的,跟跑Canon的路程——
1. Canon D30——开创了平价民用DSLR的先河,Canon在这个产品中完善了两个最核心的技术:CMOS和DIGIC,即成像器件和图像处理器,而且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后面D60、10D和300D只是这个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已,已经是小菜了。
2. Canon D60、10D——同一项技术,把它完善一下,象素提高一下,速度加快一点。D60和后续10D、300D的CMOS和DIGIC基本就是一样的,换换壳子,做点小的技术改进,不断进行技术、市场的测试和调整、完善,建立起自己的民用DSLR产业理念和技术架构。赚足了吆喝,赚足了银子,建立了完整的市场渠道,而且不费大脑筋,不费大价钱。技术高明、市场高明。
3.300D——典型的边际效益案例,100×1>>10×2的市场经。DSLR只有走入寻常百姓家,有量的飞跃,才有利的爆发。到了300D出台的时候那块已经被榨过几次油的CMOS和DIGIC早就赚回了本钱,成本已经低到竞争对手听到都要心惊肉跳的程度了,乐得降降身价,从大海里多捞几船鱼。
4.1DMark II——任何技术总有被超越的时候,你不超越自己,别人就会超越你。Canon当然明白这个道理,1DMarkII最主要的角色是作为Canon新一代民用DSLR技术的载体和实验品,赚钱不是第一位的,当然耧草能打到兔子的事情谁都高兴,这一次,Canon的确是耧到了草,还打到了兔子,更走运的是还有奥运这个大蛋糕。新技术已经有了,就看竞争对手在什么位置,既然现在他们已经要超过300D和10D了,那么该是这只兔子出去跑的时候了。现在在中低价民用DSLR市场,还没谁家的技术敢跟1.3放大倍率CMOS和DIGIC II叫板,捎带还有个ETTL-II。
5.1Ds——这是为了更远期的技术储备,但还是属于第一代、第二代的高端技术,是高端对抗成像器件厂家的利器,目前唯一能跟这块11MCMOS对抗的是Kodak,可是Kodak没有相机、没有镜头,也没有能跟DIGICII对抗的芯片技术,11MCMOS+DIGIC II(也许是DIGIC II+)的成本还太高,先在高端养着,不急,等别人掏刀子的时候,Canon掏出来的是一柄利剑。
后期的市场策略:
1.继续追着300D的脚步,实现第一代技术(300D、10D、D60和D30的技术)技术的最后利润,而且是最丰厚的利润,也许一两年后用这个技术生产的DSLR市场价格就是3K、4K人民币了。
2.实现第二代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从1DII简化而来的XXD肯定就要正式登台了。时间的早晚取决于对手离他的距离,现在对手都在蠢蠢欲动,Canon也该动了。这个技术等到的第三次、第四次被用到的时候,也许800万1.3就是5K、8K人民币的机器了。
3.高端兑现1Ds中11M象素全幅的利润。毕竟1Ds产量太低了,技术不用来赚钱就会很快贬值,Canon明白这个技术不可以被长期储备或者当作旗舰的形象,3D应该出来了,也许只要20K人民币哦,让你享受全幅的优势,发烧友的钱包要小心了,我怎么想3D都该是1ds的简化版。
4.继续储备、完善第三代的技术,应该包括更快速的图像素处理引擎、800万1.6的CMOS、也许是15M甚至18M象素的全幅CMOS、也许还有12M象素的1.3,总之Canon肯定在进行。根据产业布局,一个成熟的Canon会用一款新的旗舰兑现最高象素的全幅和最快的DIGIC,并以此作为第三代技术的载体,结束1Ds和1DMarkII的使命——理由明白着的,Kodak的pro SLR/c/n最致命的缺陷就是速度不行啊,而电子时代速度的提升是最容易的。操控性只要找个好设计师就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