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村(2004-8-18 18:05-18:25)
下午六点,走进了一座草及人高、四周全是农田与竹林、静谧宜人、由精美别墅构建的旧时村落,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加拿大村到了。刚准备下车,面包车司机就提醒我们要小心村里的狗。加拿大村离周围的村庄有一段距离,独立而成,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一个村落能以加拿大为名,自然与这个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村子里的所有原住民都已迁居那个遥远的国度,此地空余座座楼。
下了车果然看到了狗,村口的狗显然见世面不多,只是用胆怯的叫了几声就停止了,但依然在用它们警惕的眼光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村里现存西洋式别墅10栋,碉楼一座,在70多年的历史里,未经维修均保存完好。村中建筑由于兴建的时间相差无多,且都为加拿大知名建筑师设计,整体风格上大致相似,既有西洋欧陆风格,又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走近这些存在于中国乡野中的西洋式别墅,乍看觉得这些建筑是那样的突兀,静下心来仔细端详,却感觉到了一种和谐。
村里的别墅一般为3层,外墙几乎一律用青砖,建筑之间只留狭窄的巷子,典型的中国乡土特色,但无论是建筑的外立面还是结构造型,又是截然不同的欧陆风格:底层正面饰以罗马柱,二楼和三楼正面多为3个圆拱,厅内的神台也建成圆拱形和罗马柱状,门楣、窗台、阳台等多处,刻有精美的欧陆风格雕花;而在其他许多地方,仍较多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建筑特色,或者雕梁画栋,或者用福禄寿装点。在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多为从古典欧洲形式向近代形式发展的范例,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灰塑、罗马柱、圆拱、花雕等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从这些建筑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中国人飘洋过海在海外艰苦谋生的缩影,虽然现在住在里面的人已随着当年回乡建房的祖辈们移居国外,但还能感受到当时那些衣锦还乡的华侨的思乡之情和经过多年奋斗成功带来的荣耀感。或许他们的后人会忘记祖上来自何方,抑或还对这一方土地念念不忘,但加拿大村这个名,还有村里十余栋别墅,却一直在默默书写着一段为今人所陌生的历史。
村里现在只住着唯一的一对夫妻,关新森夫妇,关新森说他是当然的村长。除了这对夫妇这外还有另外一位老汉每天在村内出入,他的名字叫做关积卫。老关并非加拿大村的土著,与我们一样可以算作是外来客,尽管他的名片上印着“加拿大村业务联系人”。老关是隔壁村人,几年前他退休回家,闲来无事,对加拿大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请缨来照看整个村字里的楼房。
“此地空余黄鹤楼”,走进别墅群落间狭窄的巷子,我分明感觉到了一种人去楼空寂寥的况味,剩下的是别墅主人及建筑工匠们的质朴气息。时光在流逝,将这些建筑昔日艳俗的浮华一点点地褪去,慢慢透露出一种黑白效果的沧桑。
锦江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