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新品走廊 器材评测 市场行情 器材点评 资讯专题 无忌活动 玩转器材 摄影课堂
行色中国行色世界车约同行户外日志行色专题
首页>行色频道>行色世界>

一个无忌网友的29年摄影之路

发表时间:2009-01-04 来源:无忌论坛 作者: 中帝人 点击数: 76712 责任编辑: haijie

         无忌网友“中帝人”玩摄影已经有29年了,以下是他对于这29年来摄影心得和作品的小结:

        前年的夏日,俗事繁多,没时间去拍照。只得整理一下自己20多年来的摄影习作,这些照片中许多在无忌的其他专题中分别张贴,但相对分散,一些是才整理出来的。这里集中在一起,让自己看到这些年来一些足迹,也供无忌影友们批评指正。

        29年前,我刚大一。
  文革后刚刚恢复高考不久(79年),我就成为了新三届的全国统考大学生,并且考上了当时教育部17所重点大学之一。那时候的学生都非常刻苦用功,他们是“天之娇子”嘛。
  我可能是一个例外,虽然学业没丢下,却因从小习画,爱上了摄影。当时仅有30元一个月生活费(包含学费等开支),摄影对我而言实在太奢侈了。在牙缝里面抠出了30余元,二手店买了一长城旁轴。相机有了,胶卷、冲片、扩印却是更大的花费,于是开始了勤俭助学(那时大学生打工是受同学们歧视的)、给报社写文章、发照片,挣1、2元的稿费,虽然有一点收入,但还是杯水车薪,因国产的公元牌黑白胶卷也是3元多一卷,彩色负片要10多元,扩印一张彩色照片更是天价,要1块多。
  转折在大二的时候,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是一位摄影迷,知道我们有一帮色友后,帮助我们成立了一个摄影社(后来知道这是中国第一家大学生摄影协会),我任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这一下我们“富裕”起来,有了海鸥120双反机轮流用,关键是可以假公济私,在给同学们印照片(生意非常好,每一位新生都要在学校古老气派的各幢欧式建筑前留影,寄回家、寄给同学)同时,也可悄悄给自己的照片印几张。还可以挣加班费(一个通宵也就1元)。有了这个平台后,我们的经济条件和摄影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频频在省(甚至全国)、市、学校的摄影展览中有作品亮相和得奖,有了这些本钱,报社更加愿意刊登我的照片了,特别是校刊几乎每期都有我的好几张照片发表(多数是学校的新闻照片和旅游糖水片),也就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大三买了凤凰单反机,继而买了亚西卡DF机。我哪个时候拥有了第一部进口机,认为这辈子够了。
  转眼大四,上大学是“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分水岭而大学毕业分配就是在那个城市落户甚至决定自己这辈子干什么的关头(因为那时是计划经济,学生包分配)。我已经深深中毒了,所以作出了一般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主动申请援藏,用句那时流行的话讲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亲属、同学特别是女朋友都不理解,因为我的条件可以在全国大城市中顺便选择,谁知道我会这么疯狂呢。当然校方还是很高兴,有榜样了嘛,于是电视采访、全国性报纸刊登“英雄事迹”、隆重的万人欢送,把我们一行5人送进了西藏拉萨。
现在大家都知道西藏是摄影天堂,欢喜还来不及呢,可我们那时候就象赴刑场一样,非常悲壮,因为实在一点都不知道怎样在那里生存,所以我们连香皂都带了20多块。
进藏后,一干就是10年。虽然开始还是拍了一些照片,但随后是求生存、特别是87年下海以后,就忙于在商海中“游泳”、逐渐远离了摄影,直到前些年,终于发现自己骨子里还是非常爱着这一行,而且总不能一直忙于生意呀,自己不赌、毒、玩,但人生不应该这样苍白的。于是又翻出了老照片、以及开始上些近期的片子。

       现在抽空整理一些出来,供大家共享,虽然很幼稚,但总还是热血青年的一段青春回忆。

       我想说:摄影这个爱好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可能还改变人生。

         首先,以80年在佛教4大名山“九华山”上拍摄的这张“生活”,写意我认为的人生,就如照片中的老人一样,虽然扛着重担,但还得以步一步往上(前)走。


     

 

1980年的习作《生活》

 

1981年作品。又翻出张老照片。这是81年在开封火车站候车的时候抓拍的。当时的玻璃茶杯还是非常时髦的东西,一位旅客就着心爱的茶杯睡着了。

 

1983年的习作《晨祷》

 

  原帖链接(点击可查看): 

  中帝人视界----29年摄影习作(不断更新中)

 


精彩博客更多

西江美景

作者:weijunlzg

中国南方大河珠江的干流,主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

西江美景

百色福禄河

作者:良友

福禄河,“绿水影青山,青山雾飘渺;游人戏绿水,水娇人更娇”。

百色福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