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摄影师们
发表时间:2009-02-17 来源:无忌整理 作者: 无忌整理 点击数: 76403 责任编辑: sxj
《影迷》
影片简介:
一位沉迷于8厘米摄影机的工厂工人菲利普,在建厂25周年受厂长委托拍摄厂庆和上级视察的记录片,他忠实记录了一切也因此平步青云。但是,祸起萧墙,因为他拍摄的残疾工人题材遭到厂方的恶感,最后,妻离子散,苦恼的菲利普将底片曝光,然后将镜头对准了自己……
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影片被认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诗情,有又希区柯克的叙事技巧”,他是享有盛誉的欧洲电影大师。作为战后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人物,基斯洛夫斯基对现代人所面临的复杂情势——精神世界、宗教道德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的疏离进行了缜密的辩证。 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1941年 6月27日出生于波兰,1969年毕业于波兰洛兹电影学院。早在就学期间,他就为电视台拍过一部名叫《照片》的短片。毕业后,他来到华沙,于1970年至1978年在华沙纪录片厂任导演,先后拍摄了《工厂》、《小孩》、《初恋》、《生活故事》、《医院》、《年龄不同的七女子》等13部影片。最为突出的影片是,在1993年至1994年间与多年塔档的好友编剧波耶谢维兹律师,一起完成了轰动国际影坛的《蓝.白.红》(《Blue》.《White》.《Red》)三部曲,影片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它们分别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部影片依次阐述了三个主题。在这三部曲中,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依然发扬着《十诫》以来的一贯宗旨,用包蕴着宗教哲学的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最终,《蓝色》获得了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等三大奖,《白色》获199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红色》也入围了9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