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津桥位于沙溪寺登街东南黑惠江上,始建于何时已不得而知。从明末《徐霞客游记》中的从石宝山下“三里,至四屯,村庐甚盛,沙溪之水流其东,有木梁东西架其上,甚长”记载可知,明末江上已有木板桥,江之两岸已是村落密集,人口较多之地。清乾隆五十七(1792年),时任剑川训导的师荔扉来到沙溪,在桥上提联:“石可成桥,从今天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这就是“玉津桥”名字的由来。由此可知乾隆年间已建为石桥。其后不知何时改为铁索桥,“铁索锁江”也成了沙溪四景之一。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兵乱时,将铁索取下打造成兵器。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架铁索,上铺木板为桥。现在的玉津桥是沙溪乡绅与民国10年(1921年)开始广募善资筹建,前后耗时14年之久才得以建成。为单孔石桥,长35.4米,宽5米,净跨12米,拱高6米。桥面石板护栏,桥拱顶上南北雕两只鳌头遥望上下游江面,桥与沙溪古镇紧密相连,成为江之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和相互往来最主要的桥梁,至今也还保留着“梁津崇拜”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