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品赏析 > 渐行渐远的太平古街(组照7)
渐行渐远的太平古街(组照7)(0)巷烟

一个城市各个时期的建筑,组成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而只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才能够凝固成一个城市的灵魂。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去寻找那些日渐消失的老街老巷…… 太平街是老河口的灵魂! 太平街位于老河口市区的西北部,东接两仪街,南邻乐盛街,西北紧靠汉江太平街码头。路呈东西向,全长196米,宽6.6米,占地面积21400平方米。太平街形成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2年),民国初年又陆续有所增修。光绪十年刊印的《光化县志》则指出该街的形成要远远早于道光年间。从清康熙年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条街汇聚了湖北、河南、四川、陕西、山西等省以经营加工和转运山货杂货为主的八帮十三行。不足两百米长的街道两侧就开了天生行、鸿昌行、万昌行、同兴裕、钢铁号等三十八家日杂店、货栈、钱庄和商行。 这条街充满了传奇。 街道两侧的房屋大都是是砖木构架。放眼街道两边,黑铺门板,粉墙黛瓦的民房大多还是明清时的风格。建筑风格采用了南方的徽派风格。到了民国时期,部分门面的装饰开始出现欧式西洋格调。高大的木板门与马头墙,马头墙上的屋檐痕迹清晰可见。每间房屋的风火墙都是大同小异,尖檐微翘,主要是用来抵御火灾的。 太平街各商行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一样的,一般都是前店后宅两层阁楼式的建筑。现存的建筑保存较好,马头墙错落有致。 太平街沿街南北两侧共有38家店行,以山杂货行和船行为主,就像现在的专卖店一样,满街都是卖山货的,商号挨着商号。隆兴、万昌、义诚、同顺等较有名气的商行就开在这里。 这条百年老街之所以兴盛不衰,主要体现在各帮商人以“诚信为本”的理念上。各商行之间,商行和各地的客商之间,上交上海、汉口的富商巨贾,下到山乡集镇的杂货散客,公平买卖,不欺不诈,有钱交钱,没钱交言,一诺千金,驷马难追。生意人深深懂得一个“诚信能招回头客,欺诈本是小人心”的道理。每到秋季,是山杂货出山上船的大忙季节,各商行设在汉中、安康、白河等地的分号门前,各类山货堆积如山。桐油、生漆、龙须草集结运走,过秤打包谈运输,一句话,一笔帐,用山货行掌柜们常说的一句话:“黑眼珠子白银子,看时须不差分毫子。”往来千笔账,不欠一份情。正是这“诚信是金”的经营方略,才成就了太平街乃至“小汉口”的百年繁华。 走在这条街上,随处都能看到历史的痕迹。昔日繁华已不在,今天的太平街清静了许多。 一缕夕阳洒来,给这条古韵尚存的老街道增加了几分静谧与温暖。一条街见证着小城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虽然沧桑,但很厚重;因为厚重,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