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新品走廊 器材评测 市场行情 器材日志 资讯专题 无忌活动 新书试读 资料库
行色中国行色世界车约同行户外日志行色专题
首页>资讯频道>无忌评论>

宾得你不可不知的历史

发表时间:2009-03-12 来源:无忌论坛 作者:fruitbear 评论:4查看

  说起 35mm 片幅相机最早当然是二十年代的 Leica 旁轴,Contax 则紧随其后。直到 1936 年,德国 Ihagee 的 Kine-Exakta(图)单反相机的诞生,世人才第一次有了另外一个选择。1939 年,德国 KW 公司(后来的 Praktica)推出了世上第二台单反 Praktiflex (图)。这是 40mm 直径的螺丝接口系统,世界上从此开始了螺口单反的纪元。1949 年 Contax S 和 Praktica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 42mm 直径的罗丝接口系统,从此 M42 螺口时代开始。

  对于 Pentax 公司的身世,现存资料上记载的有多个不同版本。我个人比较倾向下面的说法,也是公司官方网站上说的。Asahi Kogaku Goshi Kaisha 公司成立于 1919 年,为了好记,就说二十年代吧。开始为别家生产非常简单的电影放映机。1930 年代初期开始为 Chiyoda Kogaku Seiko K.K( Minolta 前身)和 Konishiroku Shashin Kogyo K.K. (Konica 前身)的早期中片幅直视式取景相机生产光学镜头。1935 年公司总裁松本三郎 Saburo Matsumoto 从德国买回了一台 Reflex-Korelle 6x6 的中篇幅单反相机来做研究。他当时认为单镜反射式相机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要发展 35mm 的单反相机和 Leica 和 Contax 的旁轴竞争。他的想法被后来的 Kine-Exakta 单反相机的推出所验证。但他自己想进入单反领域的计划由于战争而不得不搁置一旁。

  战争时期公司和军方所有的三菱旗下的 Nipon Kogaku (Nikon 的前身)一起为日本军方生产光学产品。战后公司被勒令解散。1948 年成立新的 Asahi Optical Company,即后来在单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旭光光学公司,松本三郎依然担认总裁。

  战后世界的 35mm 相机市场还是被德国的旁轴所垄断。日本还有 Canon, Nikon 和 Yashica 模仿 Leica 和 Contax 的旁轴系统也开始火了起来。中片幅相机也由 Mamiya 带领很快发展壮大。但松本三郎依然认为 35mm 单反相机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当时他的公司的业务才只恢复到生产民用望远镜和继续给他人生产光学镜头。此间旭光公司在镜片镀膜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为后来的 SMC 镀膜奠定了基础。

  1949 年,松本三郎决定开始实现要做出日本第一台 35mm 单反相机的夙愿。他终于请到了机身设计师吉田信行 Nobuyuki Yoshida 和镜头设计师铃木良平 Ryohe Suzuki (Takumar 镜头的设计者)一同投入单反相机的设计和开发。项目小组以 Reflex-Korelle 为结构基础,Praktiflex 为整体参考蓝本进行设计。

 

1950 年,Asahiflex I 诞生


  它使用了 37mm 螺丝接口的设计。快门 1/25s – 1/500s。X 闪光灯同步。采用了腰平单镜反射式取景器,但旁边还加上了一个旁轴式辅助取景窗。那个时候的单反还没有五棱镜校正眼平取景式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它的反光镜不是回落式的,用起来不摄影师不知道是不是拍下了正确的瞬间。

  标配 Kogaku Takumar 50mm f3.5 全手动光圈,又叫预设光圈镜头。这个时候相机和镜头之间没有任何的联动。拍摄的时候要用手把光圈收缩到实际用的光圈。明显的标志是镜头前端的两个光圈环。配套的镜头中最被现在人抢手的要数 58mm f2.4 和 83mm f1.9。

  命名取自日本著名的摄影大师 Takumar Kajiwara。

  最值得称道的是相机想当小巧精致,比 Praktiflex 小很多,真的是和 Leica 的旁轴大小差不多。原来一开始 Pentax 就贯彻体积小巧的原则的原因是要和旁轴竞争。产品的特点实际上是市场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世界上单反相机才刚开始不久,有的几台也都是又大又笨。要想和旁轴争市场,那就必须做到很多方面要优越才行。所以相机体积是一大要害。

  请大家注意俯视取景器旁边还有一个眼平取景器。由于 35mm 篇幅比 120 小不少,所以用反射俯视取景器的时候就没有象中篇幅那样可以离眼睛远一些,大概不能低于在胸前。所以宾德有加上了个眼平取景器作辅助。当然,它只提供相当于 50mm 视角的一个取经范围而已。聚焦和精确取景还是要有俯视取景器完成。可见这种反射式取景并不太适用于小篇幅相机。

  但反射式取景器比起旁轴用的直视式的优点是它的取景是透过镜头完成的,不论如何更换镜头,取景永远都是镜头真正的成像范围。这也就是为什莫宾德一直坚持要发展单反相机的理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 35mm 相机的发展还停留在取景方式等等的比较基础的层面上。但也正是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层面上,相机开始分门别派。当然这里面也伴随技术的发展成为后盾。

  同年的瑞士 Alpa Reflex 和后来的几台单反也采用同样的内置辅助式眼平取景器设计。

晚些时候 IA 型问世


  在 I 型上改进了快门。最明显的是增加了 F 同步插孔。所以看上去镜头座右面共有两个孔。

  这两台单反相机问世后直到 1952 年才被 Seiko 精工精密机械公司经销,并开始量售。所以很多资料记载都是这个大量上市的年份。精工精密机械是一个产品线十分多的公司,其中手表是一大业务支柱。还有相机的快门在 Copal 之后也被各个厂家所采用。

  有资料上说第一台机子是没有任何相机作参考从零开始设计制造的。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是很客观。当时世界上已经有单反相机存在,关键是 Asahiflex 除了小巧以外比起当时的德国机子没什莫革命性的不同。

 

  原帖地址:

  大话宾得 Pentax 的早期单反相机 - M37, M42 系统


(共4条)更多点评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密码:

精彩博客更多

百色福禄河

作者:良友

福禄河,“绿水影青山,青山雾飘渺;游人戏绿水,水娇人更娇”。

微笑

作者:夜雨潇湘客

微笑,似蓓蕾初绽。这朵花,植根于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