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你不可不知的历史
发表时间:2009-03-12 来源:无忌论坛 作者:fruitbear 评论:4查看
Miranda 的第一台单反 T 诞生。日本第一台可换五棱镜取景器设计,后来被 Nikon 等公司应用在自己的单反相机设计中。
1957 年,Pentax 诞生。
旭光公司第一次使用 Pentax 作为商标,公司网站上的解释是 Pentaprism (五棱镜)和 Reflex (反射)两个词的结合。网上还有其他的说法,但没有被官方承认,倒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台机子名 AP,即 Asahi Pentax 的缩写。它采用了全新的机身和设计。这又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相机。这些新设计奠定了后来整个世界的单反相机发展的标准,其中主要包括:
在日本第一次使用固定五棱镜眼平式取景器。取景器采用了最新的光学加工工艺,是当时最明亮和放大倍率最高的。单镜反光相机 SLR 开始是没有五棱镜的俯视取景式的。由于反光镜的作用,眼睛从取景器中看到的是左右颠倒的影响。为了校正到和人眼睛看到相同的影像,在 1949 年 Zeiss Ikon 的 Contax S 第一个开始使用五棱镜设计。但大多数厂家把五棱镜眼平取景器当做俯视取景的附件的使用,所以开始的五棱镜都是可以更换的。宾得第一个在日本把五棱镜做成了固定式的,因为它的机子小,拿起来眼平取景相当方便。所以这个设计就成了后来的单反相机行业中各家的效法,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一次采用 Praktica 的 M42 螺口设计。最重要的考量是当时德国的 42mm 罗口镜头在单反市场中占有率已经相当高。其实当时世界上也就不出两三个单反品牌而已。另外一个原因是前面的 M37 螺口设计太小,要想将来让镜头和机身有联动就必须增大口径。
第一次使用快速过片手柄。前面两台过片都像老莱卡一样要用手拧上几圈才行。费力费时间。
机身体积稍微比前面的型号高了一点,但依然小巧。这个机身是个常青树,一直用到 70 年代的 K 系列截止。机身前脸上依然使用慢速快门控制旋钮。快门速度 1 -1/500 秒。其他规格同前一台。要特别记住这个机身还是没有使用自动光圈镜头的设计。所以他的反光镜箱下部还是什莫都没有。
标配镜头增加了 Takumar 55mm f2.2 和 58mm f2。由于这台相机还是没有任何与镜头的联动光圈机构,和这台相机配套的 M42 口 Takumar 镜头是预设光圈镜头。所以 M42 口的 Takumar 有预设光圈的镜头。之前的 M37 口 Takumar 都只有预设光圈镜头。
它最聪明的地方莫过于采用了 M42 螺口。自己的机身已经明显领先了德国,那世人就算买 Pentax 的机身加上德国镜头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事实证明了它的优越性,此机第一年销量即达 19500 台。并且大部分都是在欧美销售。
此机开始了旭光公司的新纪元。为了纪念,后来公司更名为我们今天知道的 Pentax 公司。
同年晚些时候 Pentax S 诞生。
改进了快门机构更加稳定可靠,外观上也几乎没有区别。其他同前一台。
镜头增加了 Takumar 55mm f1.8。
1958 年,Pentax K 诞生
开始采用半自动光圈镜头,机身和镜头之间有了联动。镜头尾部多出来了收缩光圈用的顶针。在此之前的 Takumar 镜头都是全手动光圈。第一次快门最高速度到 1/1000 秒。此机只生产了一年,共 21500 台。机身有黑白两种。
此机又是一个里程碑。当然它不是史上第一台镜头光圈和机身联动的单反,但它是第一台和快门联动的单反。也就是当快门开启时,光圈会自动收缩到设定大小。使用起来快捷多了。
镜头名字变成 Auto-Takumar。最明显的不同是尾部多了一个半圆形的光圈锁疙瘩。俗称疙瘩头。还有镜头前端的光圈环只剩下一个了。
原配 Auto-Takumar 55mm f1.8,对焦环采用了黑白相间得外观设计。俗称斑马头。
当时美国市场刚上市套机销售价格 250 美元。而Leica M3 和 Nikon S2 旁轴都要 350 美元。一年以后降到 150 美元,可见旭光公司的市场价格策略还相当激进。大众化的价格加上精悍的做工和单反的先天优势,大量旁轴用户很快投靠过来,同时广大百姓也开始买得起 Pentax。旁轴更加快速走向衰落。
为了纪念此机,1975 年的 Pentax 新型插刀接口就用 K 来命名,并且把新系列的相机也用 K 来命名。K 口的第一台相机 K2 也寓意为继 Pentax K 之后的第二台。这种跨系列的命名方式后来也很多见,如 1978 年 Canon FD 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 A-1,到了 1992 年 EOS 系列就把 EOS 5 命名为 A2(北美市场),即寓意它是当年 A-1 在新系列中的延续。
原帖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