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泽尼特Zenit M39 螺口单反
发表时间:2009-03-20 来源:无忌论坛 作者:fruitbear 评论:0查看
记得若干年以前摸过一次器材店里面的苏联造 35mm 单反相机。印象只是黑黑的很粗糙,取景器小且昏暗。所以就再也不会留意。直到上个月从俄国买进来一只 1964 年的 Jupiter-9 老 M39 单反螺口镜头带的一台 Zenit-3M 时候,才对前苏联造的单反相机印象开始大有好转,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早期的 M39 螺口单反相机。当然,这也和那只 J-9 镜头的优良表现分不开的。毕竟用接环转接到现在的相机上不是很方便,直接用在原配的机身上就好很多。
就这台相机开始,我对前苏联早期单反发生了兴趣,陆续收集了一些 M39 系统的单反相机。这些相机每台都很有趣。而且在当时苏联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使得它们的特点更加突出。很多地方和中国很相似,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苏联的相机历史。苏联从之前的沙皇俄国开始就一直是个农业国家。到了 1917 年 10 月革命胜利后和 1924 年列宁去世的时候,苏联一直没有自己的相机工业。那个时候所有的相机都是进口来的。对于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来说,相机无疑是非常时髦和奢侈的。
苏联革命的标志着相机产业将兴起
斯大林于 1925 年登基时,刚好处在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时代。在他的带领下,苏联开始了现代化工业革命。和西方当时萎靡不振的自由经济世界完全不同,在政治高度中央集权,经济由国家统一计划下的苏维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欣欣向荣,充满了光辉前景的世界,并吸引了众多西方工业人才前来参加建设。到二战前很快苏联就从一个农业国飞速一跃发展成一个工业国家。这段历史一直被西方经济和社会学家作为自由经济与计划经济对比的一个经典案例来研究。中国在 60 年代的“大跃进”就是学习苏联这段历史。虽然目的是好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去年央视的《大国崛起》里面对苏联这段有过介绍。可见在高度集权国家,领导人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有多大。无论如何,斯大林对苏联的工业建设功不可没。就在这个国内经济大环境很好的基础上,相机工业也不例外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国安局的督促下,最早的 35mm 片幅相机是开始于 1932 年的费特 FED 旁轴原型相机,是莱卡 Leica I(A) 的翻版。到 1934 年 FED-2 型翻版 Leica II(D) 的时候,苏联开始大规模生产。这是一个苏联相机史上的里程碑。在那以后这种旁轴相机修修改改持续生产了 20 年,这里就不多说了。
现在就说单反。位于莫斯科郊区的 KMZ (简称)工厂于二战期间 1942 年诞生,生产军用光学系统。如望远镜,火炮和枪械的瞄准镜等等。到二战结束的时候,这家工厂得到了德国蔡斯 Zeiss 的技术。于是他们跃跃欲试开始发展相机生产。在 FED 的协助下,1948 年诞生了 FED-Zorki 原型机,一年后的 1949 年便推出了上市机型 Zorki-1。开创了 KMZ 的 35mm 片幅旁轴相机生产纪元。KMZ 很快就成为苏联最大的光学仪器和相机生产厂。
Zenit-3M
在那个时候的西欧,从 1920 年代中期的 Leica 开始到二战结束,35mm 旁轴已经经历 20 年的发展时间了。各个相机厂家都想发展单镜反光相机以克服旁轴的不足。但由于片幅小,以及当时还没有用五棱镜眼平取景器的时候,和中篇幅相机一样的腰平取景并不好用,即便在 1936 年 Exakta 单反已经开始上市并且也销量飙升。直到战后的 1949 年,Zeiss Ikon 公司推出了成熟的顶置式固定五棱镜取景的 Contax S ,人类才第一次使用了眼平五棱镜取景器,才真正的解决了 35mm 单反取景问题。于是整个世界就如此效法。五棱镜取景时代宣告开始。
原帖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