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新品走廊 器材评测 市场行情 器材日志 资讯专题 无忌活动 新书试读 资料库
行色中国行色世界车约同行户外日志行色专题
首页>资讯频道>无忌评论>

Nikkor世界:Auto物语

发表时间:2009-02-13 来源:无忌网友 作者:哈里·卤鸭 评论:3查看


  更明亮更迷人,1.2的大眼睛


  顶级标头Auto S 55/1.2和Auto S.C 55/1.2分别于1965年和1972年发售。跟大部分的Auto镜头一样,全金属制作非常精良,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十分扎实,通透明亮的大眼睛令人着迷。两个版本结构上没有区别,后者只更新了镀膜。这两版大眼睛全开光圈时都不是太理想,画面看上去有一点薄雾般的眩光,或者是通常说的比较“肉”,要收缩到2.8左右才会有好的表现。改进镀膜的带来效果在这种极大光圈的镜头上通常最明显,但实际上只在很少的极端情况下才能看出微妙差别,加装遮光罩仍然是防止眩光最有效的方法。综合而言, 55/1.2是一款为最大限度拓展使用范围而诞生的极限镜头,用来承担别的镜头都难以胜任的任务,本身并不以画质见长,但实际上这款镜头在收缩光圈的情况下似乎更容易得到完美的画面,其发色和空间感都十分突出,在现代DSLR的配合下更值得细细品味。

 

 


  进入微距世界的Micro-nikkor


  N家最知名的手动微距标头显然是Ais55mm/2.8,这支镜头可谓一代传奇,达到极限的分辨率,艳丽的色彩,扎实的机械性能,铭镜该有的特点都可以在它身上找到,却保持了极低廉的价格。实际上传奇的55微早在Auto之前就开始了不凡之旅。最早的微距标头可以追溯到1956年发售的S卡口micro-nikkor 5cm/3.5,以此为基础推出的第一支F卡口的Micro-nikkor 5.5cm/3.5在1961年发布当时引起了轰动,这支镜头没有配置自动光圈,但能达到1:1的放大率,产量极少是收藏家手里珍品。两年后修改设计加上了自动光圈,改称Micro-nikkor Auto 5.5cm/3.5。同时因为机械结构上的原因,取消了单镜体1:1的放大率,只做到1:2,需要1:1的时候着要加上配套的M近摄接圈 。实际上他们的光学结构并没有修改,因此Auto55微距头没有1:1放大率的说法不完全正确,只不过是因为机械结构的限制必须另加接圈才能实现罢了。后期的Auto P(P.C) 55mm/3.5改变了外观,但光学设计一直沿用未作大改。

 

 


  另类天塞


  GN 45mm有两个版本:1969年的GN Auto 45mm和74年的C镀膜版本,最近对焦距离0.8米,重量仅有135克,其中有9枚光圈的版本。

 

 


  这枚GN 饼干在Auto系列中算是比较特别。GN是 “guide number”的缩写,用于闪光指示。此镜头的特点是镜身上除了有对焦距离指示,还有两行GN数值指示闪光量。配合对焦环上的一个小卡钳,可以跟光圈环锁定联动,随着焦点距离的变化,光圈也跟着变化以保证闪光摄影曝光准确,这个简单的功能在当年可以简化闪光曝光量的繁琐计算,在今天普遍装备TTL闪光技术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如果不把对焦环和光圈锁定,这枚饼干头就是一支普通的天塞,特点也跟大部分天塞头大同小异:小巧、锐利+高反差,但是实用上限制较多,更适合收藏把玩。

 

  原帖地址:

  Nikkor世界:Auto物语

 


(共3条)更多点评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密码:

精彩博客更多

百色福禄河

作者:良友

福禄河,“绿水影青山,青山雾飘渺;游人戏绿水,水娇人更娇”。

微笑

作者:夜雨潇湘客

微笑,似蓓蕾初绽。这朵花,植根于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