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新品走廊 器材评测 市场行情 器材日志 资讯专题 无忌活动 新书试读 资料库
行色中国行色世界车约同行户外日志行色专题
首页>资讯频道>无忌评论>

Nikkor世界:Auto物语

发表时间:2009-02-13 来源:无忌网友 作者:哈里·卤鸭 评论:3查看


  4 · 变焦篇:Zoom-nikkor



  变焦望远镜头受到普遍的欢迎,但也存在着若干严重的缺点:其一,在改变镜头的放大率(焦距)时,焦点会发生漂移,这时需要重新对焦,此问题可以通过复杂的机械和光学方法进行补偿;其二,随着放大率增加,镜头的有效光圈值逐渐变小,这使曝光控制变得格外复杂,因此早期的变焦镜头也多以固定光圈为主,或者至少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变动。不过,最严重的缺点还是图像的质量会显著劣化,无法与普通镜头比拟。

  大F既然走的是专业路线,首要任务当然是为专业图片记者们提供足够好用的器材。1959年当时普遍装备的单反镜头只有定焦,可换式镜头虽然可以应付各种场合,但使用上却有诸多不便,尤其是体育报道方面,摄影师无法随意走动,场上的状况也瞬息万变,专业图片记者们对变焦镜头的渴求越来越强烈。1959年尼康首先发布了一支专业变焦镜头Auto NIKKOR Tele-Zoom 8.5cmF4~25cm F4.5,最近对焦距离4米,重量2Kg,售价是令人咂舌的10万日元(一说为15万日元)。这是尼康第5支Auto镜头,也是日本正式发布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在没有前例参照,缺乏高速计算机之类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全新设计一支变焦镜头的难度可想而知。该镜头共15枚8组镜片,设计师樋口隆大量使用了复合镜片的方式,两片胶合的镜片消除色差,在缺乏超低色散玻璃材料的当时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大量运用胶合镜片的另一个考虑是基于当时镀膜技术并不太高,将两片相对固定的镜片胶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空气/玻璃界面(15枚镜片实际看上去像是只有9枚),避免因此引起内部反光造成光雾劣化成像。

 

 

  此镜头明锐度高,并且在全焦段范围内保持高分辨率,没有出现明显色散,即使在后来的彩色摄影中也有相当好的表现。镜头对焦时移动前组,中段第2、第3组加上6组,夹着中间固定不动的第4、第5组运动进行变焦,在此过程中使用了机械补正手段,变焦过程对焦平面完全没有影响(定焦点设计)。这一特征为抓拍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这支变焦镜头在发布的两年后也修改了设计,将原来的双环改为单环(变焦、对焦环一体),大大方便了使用,此后大部分的望远变焦镜头也都沿用了单环设计。


  尼康在Auto时代发布的变焦头并不多,除了第一支专业级的8.5cm~25cm,另一支普及型的auto 43-86/3.5也很值得一书。这是日本第一支跨越50mm涵盖广角和望远端的标准变焦镜头,1963年发售。此时正好赶上越南战争全面升级,变焦带来的便利和极小的变形使它成为最适合新闻抢拍的利器,与配置卷片马达的大F一起成为各战地摄影师手中最高效的装备,迅速风靡了世界。这支镜头的初始设计实际上是35-70mm/3.5,随着对各种镜头收差的补正,参数不断修改,镜头最终定型在43-86mm,而真正的35-70一直到了14年后的Ai时期才终于得以问世,此是后话暂且不提。43-86之前,尼康实际上还公布过另一支标准变焦镜头:1961年出现在尼康目录上的Zoom-nikkor auto 35-80/2.8-4。此镜头原型当时已经试制完毕,却在投产前被临时撤下,原因是:结构过于复杂无法安排生产线,而1.1公斤的体重也在实用上带来诸多不便。这枚未面世的标变先驱也许也是第一支记录在案的尼康跳票先驱。

 

 


  前述的35-80/2.8-4才是原计划中日本第一支标准变焦,而43-86实际上是当时新推出的普及型nikkorex Zoom 35相机的配套镜头,因此必须满足轻便、廉价的要求,为此设计上倾向尽量小型化和使用尽可能少的镜片组成。此镜头由9枚7组构成,根据功能分成三群:第一、三群为凸镜组,前后移动实现对焦及变焦,第二群总体为凹,位置固定负责修正各种像差。三群式的结构简单精巧、成本低廉,并且能较好地修正各种像差,在实用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此结构在后期的Ai35-70mm/3.5、AF 28-80/3.5-5.6D等多款变焦镜头上也得到了应用,最大的变化是随着计算手段的进步,原设计固定的第二群镜组变成了可移动式。

 

  1967年尼康为专业用户推出另一支重量级变焦镜头auto 50-300/4.5,在摄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支怪兽镜头可谓空前绝后,是世界上首支变焦超过5倍的摄影镜头,它的出现把当时尼康的镜头设计能力几乎推到了极致。此镜头一共出过5个型号,其中后期的两型带ED镜片,最初的Auto型重达2.27Kg,售价12万日元,完全不在业余用户的接受范围。大变焦镜头给专业报道带来极大的便利,在类似NBA这样的室内比赛,这支镜头可以在固定的报道席上从容应付从整个场地的全景到某一面部表情的特写的拍摄,资深记者几乎人手一支。50-300大概是尼康手动时代最值得夸耀的一支变焦,这支镜头即使在今天的二手市场上身价也仍然不菲,足以证明它在粉丝们心中的地位。

 


  5 · 后记


  Auto系列作为尼康单反镜头群的先驱,不仅为尼康确立了专业大厂的地位,也是日系镜头全面占领市场的重要力量。在这批数十年前的老镜头身上,不但能很好地了解现代摄影光学技术的发展沿革,也能更好地理解多年来技术或观念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改变。拍片或把玩器材之余,品味一下历史的进程,不能不说是件其乐无穷的事。


  以著名的105/2.5为例,此镜头同一规格拥有两种结构版本,分别是1959年的Sonnar版和1971年的Xenotar版。成像表现略有不同,正是跟随不同技术条件、设计思想和市场要求下的一次改进;71年版的Xenotar结构一直延续到停产,各年代的产品有镜片镀膜、外观、材料工艺上的不同,我们也得以借此相同的结构平台纵观数十年来不同时期或高调或低调宣传的各种新技术究竟如何体现在最终成像上。


  另一个例子,35mm/2.8共经历三次重大改版,从一开始的不成熟到最终定型,一版比一版更完美,小小一枚镜头,折射出数十年来技术条件和设计思想的不同,可谓现代摄影镜头技术进步历程的缩影。


  Auto镜头也许不是最好,但凝聚了一代人的心血,在它们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踏实、务实的作风,体会近距离的历史接触感。了解这一段开拓时期的经典、变化和异同,也许对我们如何面对如今滚滚而来的产品宣传攻势更有指导意义吧。这也是我喜欢并沉迷于Auto镜头和F卡口的最大原因。

  原帖地址:

  Nikkor世界:Auto物语

 

 

  可随意改变视角的变焦镜头是摄影人长久以来的梦。此设想最初出现在望远镜上,而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变焦镜头却是电影机上的放映镜头,这种镜头可以使放映机在固定的放映位置上根据场地的不同在银幕上投影出合适尺寸的画面,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根据光路可逆的原理,这种镜头当然可以很方便的应用到摄影用途上。


(共3条)更多点评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密码:

精彩博客更多

百色福禄河

作者:良友

福禄河,“绿水影青山,青山雾飘渺;游人戏绿水,水娇人更娇”。

微笑

作者:夜雨潇湘客

微笑,似蓓蕾初绽。这朵花,植根于美好的心灵。